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佳情侣-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真无邪的赵钩弋一来到皇宫,因为有老皇帝的百般宠爱,所以她俨然成为了自李夫人仙逝以后,未央宫里的又一位身份尊贵的女主人。而事实上那个时候卫子夫皇后仍然健在,可惜,恭顺谦卑的卫子夫人老珠黄,已成昨日黄花。
这一年,汉武帝刘老猪年近花甲,钩弋夫人却正值青春妙龄。借东坡老先生的诗来说:“十八新娘六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所以,也难怪刘老猪会把赵钩弋当成活宝贝,不仅圣眷专宠,很快就晋升她为婕妤;并且大兴土木,在甘泉宫附近重新选址,专门给她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新宫室,那座新的宫室就叫:钩弋宫。
策封时,赵钩弋因为没有名字,汉武帝想起当初那枚玉钩,便把她正式策封为“钩弋夫人”,又叫“拳夫人”。据说民间因此衍生出一种藏钩钩的游戏:一只小钩在众人手中传递,双方互猜小钩所在,猜中者获胜。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那句:“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便是出此典故。
钩弋夫人搬进属于自己的钩弋宫以后,不到两年,便怀了身孕。那一孕竟孕足十四个月,十四个月以后,也就是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顺利产下一子,取名刘弗陵,这就是后来的汉昭帝。由于刘弗陵的出生极具异征,据说上古时代的圣人尧帝也是在母亲的肚子里呆了十四个月方才出生,结合其母钩弋夫人的神奇经历,汉武帝断定,此子非比寻常,因此十分疼爱。加之又是老来得子,一时兴奋所致,忘乎所以的汉武帝干脆命人将钩弋母子所居住的钩弋宫的宫门,直接改为“尧母门”。
诚然,人,都是性情物种,皇帝也是人,也有喜怒怨憎,武帝对钩弋母子毫不掩饰的偏爱本无可厚非,可他偏偏忽略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一向循规蹈矩的皇太子刘据。史书上说,太子刘据仁恕温谨,与好大喜功,严苛酷厉的刘彻的政见时有不同,但并不忤逆,太子一直悉遵母亲卫皇后的教导,安份守己的呆在自己的东宫韬光养晦。武帝却把钩弋母子比作“尧母门”,尧帝那可是上古时代著名的圣君。可见从这个时候起,武帝的废长立幼之心,是多么的昭然若揭。
不久之后,著名的“巫蛊之祸”发生了。由于江充等人察觉到武帝近年对卫太子疏远排斥,于是竟自密谋了一场巫蛊闹剧,企图构陷太子刘据。那时候汉武帝正在别处养病,卫皇后与皇太子刘据连武帝的面都见不到,深陷诬害却不能自辩,被逼无奈,走上绝路。皇太子的宝座空悬下来,成为了诸皇子们你争我夺的血□□饵。
汉武帝一生妃嫔众多,但膝下仅有六个儿子,戾太子刘据死了;齐怀王刘闳亦早夭,昌邑哀王刘髆也在舅父叛逃之后不久郁郁病死,而剩下来的也就是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以及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也就是说,皇位继承人只能在余下来这三个儿子中选择。这其中,按年龄计,燕刺王刘旦居长,最有胜出的可能,可是偏偏这个燕刺王不争气,早早的把对帝位的贪婪表现得过于昭彰(旦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终惹得汉武帝大怒,遂将他那倒霉的使者一刀给切成了两段,这一招杀鸡骇猴的动作,从灵魂深处震慑了刘旦对皇太子位的觑觎。
这一年,刘弗陵刚刚四岁,因为即便是刘旦没了机会,前面仍然还有两个比他年长的哥哥,所以看起来,刘弗陵与太子位还是没有多大关系。不过事世难料,何况汉武帝做事向来特立独行,独步古今。
没过多久,也就是公元前88年正月的某一天,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突然召集群臣,说是请他们观赏一幅画,那幅画的名字叫做《周公负文王图》,观毕画作,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武帝这是在暗示群臣,在他百年归老之后,他们要效仿周朝的周公好好的铺佐年幼的帝君。而这位年幼的帝君,显然就是指那个形质异众的小儿子刘弗陵。
是的,汉武帝要的就是那个非常“类我”的刘弗陵来继承皇位。
可是,就在他下决心立刘弗陵为皇太子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忽然划过一道可怕的闪电,那道闪电令他莫名心悸,因为就在刹那之间,他忽然想起了一个可怕的老妇人。而那个老妇人不是别人,正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恰是这位阴鷙酷烈的高祖皇后令刘彻忽然想到,倘若将来刘弗陵继位,他的娇妻赵钩弋会不会也象吕雉一样霸断皇纲,荼毒宗室,外戚篡政?一想到这里,汉武帝汗毛都开始倒立。
汉武帝是一个意志力超强的人,他一生人最惶恐的一件事,那就是权柄落入他人之手,何况是外戚之手。同时,提起吕雉,他还想起另外一个可怕的教训,那就是,倘若他百年归老之后,他那年纪尚轻却仍然花容月貌的娇妻,会不会也象高祖皇后一样,也给他找一个审食其,在他的头上弄一顶甚至N顶绿颜色的帽子?
一想起死后有可能引发的混乱,以及假设中,极有可能承受的羞辱,汉武帝便毛骨悚然,如坐针毡!但他毕竟是汉武大帝,一生之中的长河烽烟,暴雨惊雷,早已练就了他一身老谋深算的酷烈无情。
对于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是他的韬略;果断决绝,心狠手辣恰是他的英雄本色。思来想去,为了杜绝后患,他觉得唯一的办法,那就是趁自己尚未死去,来它个釜底抽薪,先把年轻的钩弋夫人干掉。
这是一个多么诡诈的,多么残忍的,多么冷血的权谋之计!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可是相对帝王家,不过是玩偶,何来夫妻,何来感情?
几天以后,当那群观过《周公负文王图》的臣工们仍在艳羡赵氏外戚眼看就要飞黄腾达了,恰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惊天惨案发生了,这件惨案所涉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尚在议论的,即将鸡犬升天的赵氏一门的女主角赵钩弋。
诸多事后的曲笔线索足以证明,这其实是一个有计划有预谋的谋杀行动。而制定这个行动的头号主谋,就是我们最具雄材伟略的大汉皇帝汉武帝。
公元前89年夏天,那是一个盛暑难熬的酷热的夏天。汉武帝瞅准时机,决定带爱妃钩弋夫人前往甘泉宫,也就是今天陕西省的游化县去避暑。这一年,钩弋夫人年仅二十四五岁,虽说已为人母,但因为一直深受汉武帝的专宠,被“爱情”宠坏了的女人,难免天真烂漫,她哪里知道,一个巨大的魔爪正在朝她渐渐地逼近。
到了甘泉宫,仗着武帝一直的宠爱,美丽如花的钩弋夫人一如往常的娇憨率真,本身就是出来避暑旅游,诸多宫中礼节,估计也不怎么遵行。殊不知,对于一个心怀杀机的人,她的任何一个无拘无束的行为都将成为别人痛下杀下的把柄。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况那是一个集一国之极权于一身的千古暴君。
君要谁死,谁敢不死。
几天以后,一件极其琐碎的小事成了追命索。至于具体是什么小事,从幸甘泉,有过见谴,想都能够想象得到,当时,那可怜的钩弋夫人一定吓懵了,她不知道他为何突然会龙颜大怒,她完全不知所措,毕竟她还是一个天真纯朴的小女子,恐怕若不是亲眼所见,她又怎敢相信,昔日枕边温言软语的大情圣,一翻脸,竟会是这样无情无义的“皇”天霸!
钩弋夫人呆立了好半天,估计是经一旁的宦官们提醒,方才真正醒悟过来。她自知闯了祸,但却对这个祸的后果严重估计不足。她哪知道这是一个局,一个阴谋,一个圈套啊!所以,她面如土灰,浑身颤抖,趴在地上不停的朝着武帝磕头,她一边磕头,一边乞求他饶恕,乞求他看在儿子的情面上,放她一条生路。可傻傻的女人,她哪里知道,她不提儿子还好,一提到儿子,就更加令他坚定了杀她的决心。
到最后,钩弋的头磕破了,声哭哑了,簪钗也掉了一地,可是,她等来的仍然是一句冷酷无情的厉叱:“拖出去,你不能再活了!”这句话无形间象一道沉重的鞭影,顺着这道鞭影,钩弋忽然莫明其妙的打了一个寒颤!她不再哭泣,不再哀求,因为就在那一刹那间,她完全明白了,她已经没有了活路。
伴君如伴虎,这不是传言,这就是她的宿命!
她不是第一个,前面还有卫子夫,还有陈阿娇,她们都是她的样板,而她也不是最后一个,除非皇帝的生命终止,否则,继续来老虎身边陪葬的女人仍将前扑后继,源源不绝。只是,她不明白,他为何突然要对她痛下杀手,当然,她想不明白的还有很多很多,毕竟,皇帝要杀死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又或者皇帝要扼杀一个人,可以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
当一个人想明白了这一点人生的真谛之后,她即使孱弱,也可以是强悍的。假如她已明白到死亡只是人生不幸的最后终结,她,又何惧于死?所以,到最后,她宁愿相信,赵钩弋是含笑着离开汉武帝的。她看着他,高高扬起头,用她那曾经灵动如星辰的眸子轻蔑的盯着他,然后,轻轻一笑,怀着对这个世界,对儿子难以言诉的眷恋,转身而去。
几天以后,或者就是当晚,掖廷狱,也就是大汉王朝的特别监狱,传出了刘彻老先生最喜闻乐见的,钩弋夫人薨逝的消息。
钩弋夫人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被刘彻派人赐死的,还是自己自杀的?两千多年来,已成悬案,而班固老先生在他的《汉书》里,为她的死,惜墨如金的只用了六个闪烁其辞的汉字:“有过见谴,忧死”。
一个与世无争的女子,因为一场邂逅,她来到了皇宫;因为生了儿子,因为自己仍然如花的青春,她就这样莫明其妙让庞大的皇权给“被忧死”!而真正谋杀她的人,其实就是唯一爱过她的,也是她一生之中唯一爱过的那个男人,是那个男人大手一挥,把她美丽的生命一笔勾销在儿子立储之前的某一个“寒冷”的夏夜。
钩弋夫人死去的那天,长安城里狂风大作,尘土蔽日。而一辈子笃信神鬼的汉武帝,据说事后也曾经假惺惺的反省过自己手段的毒辣与残忍。有一次,他听左右的侍从们议论:“为什么儿子立为储君,母亲就得被杀死?”刘彻愤而唾骂:“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这句话译过来的大概意思是说:“你们懂个鬼啊!自古以来,国家之所以大乱,往往由于主少母壮所引致。皇帝太小,皇太后年轻而寡居,倘若骄横□□,谁可以制止她?难道你们不记得吕雉的教训了么?”
这段话非常有意思,因为这段话至少透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汉书》中钩弋夫人所谓的“忧死”根本就是胡说八道,而钩弋夫人谁杀的,路人皆知!
钩弋夫人死去的第二年,她的儿子刘弗陵正式被立为储君,结果就在刘弗陵立为储君的第二天,汉武帝刘彻便因病,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也同时可谓极富争议的,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罪恶深重的一生。
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接任西汉王朝第八任皇帝,是为汉昭帝。汉昭帝执政以后,追封苦命的母亲为武帝皇后、昭帝皇太后,并发兵二万为她兴建“云阳陵”。据传,钩弋夫人迁葬的这一天,异香十里,当官兵们打开棺材,却惊讶的发现里面根本没有尸身,只有一只丝鞋。
这就是赵钩弋的故事,到这里,关于汉武帝的“爱情”的故事当以结束,可不知道为什么,内心深处,仍然思潮起伏,无限感伤。历史的事实就是这么的血腥,冷酷,不忍卒读啊!
其实对于汉武帝人们也是景仰多过愤怒!借《大汉天子》里的歌词来说,毕竟: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可是,恰是这么一个所向无敌的皇帝中的最英雄,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里,为何竟会留下了这么多惨不忍睹的,充满血腥的,爱情之殇
一路走来,几乎所有与他有关的红颜女子,不是遭到冷遇,就是被他幽居,要不干脆被他杀害。。。。。。真的是政治使然么?是宿命使然么?还是一个人强大的私心,让世间最平凡的男欢女爱也得不到善终,得不到宁静?! 


☆、武则天和唐高宗


武则天十四岁时,因天生丽质被选入宫,作为唐太宗的才人,侍奉李世民十多年,二十八岁时又二次入宫,先后作为唐高宗的昭仪和皇后,同李治生活了三十多年,对这种先为父妃后为子后的婚姻关系究竟如何看待,就成了许多人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武则天初选入宫,唐太宗是十分喜爱的,亲赐“武媚”美号,但后来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太宗的宠幸,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不少妃嫔都有所晋升,而她仍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才人。也许是因为年龄差异太大的关系,可以说他们之间是没有什么真实感情的。
但对高宗李治来说就不同了,武则天第一次入宫是唐太宗的武才人,却是皇太子的心上人。贞观末年唐太宗的身体越来越坏,武则天与其他嫔妃轮番入侍,日子久了,便同经常前来看望太宗的皇太子李治渐渐混熟了。按照封建伦理道德,他们之间绝不能有什么越轨行为,但当时男女之间的禁忌比较松弛,李治被武媚娘的美丽吸引住了,而武则天在多年冷落之后,也对这位英姿焕发的年轻太子一见钟情,两人之间的爱情就这样萌动发展起来。纵观他们相处的数十年间,可以说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五月二十六日高宗为太宗举行周年祭礼后,到感兴寺降香,见到了分别一年之久的武则天,两人难分难舍,以后高宗常到感兴寺与武则天幽会。如因故长时未去,武则天就相思不已,她曾给高宗写下这样的诗句: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告别了生活三年之久的感兴寺,二次进宫后,即被封为“昭仪”,在妃嫔中属正二品,是比较高的等级,后来高宗又不顾褚遂良等一些朝廷重臣的反对,毅然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这其中固然不能否认武则天个人所做的努力,但如果高宗不爱她,或者说爱的不那么深,那么,武则天有再大的本事,也是不可能登上皇后宝座的。
显庆五年,高宗得了重病看,“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需要有人帮助,当时的太子弘年仅八岁,不能理政,宰相许敬宗等人虽精于朝政,但完全依靠他们就有大权旁落的可能。于是高宗就毅然决然地让武则天帮助他处理朝政,这说明高宗对武则天的高度信赖。而武则天也竭尽全力施展才能,帮丈夫理政,这说明武则天对高宗的忠贞。所以他们既是生活上的情侣,又是政治上的伙伴,堪为封建帝后爱情忠贞之典范。
唐高宗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登基之初,就把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繁荣,史称“永徽之治”。永徽四年(653年),平定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的谋反;龙朔三年(663年),破百济,总章元年(668年),唐军破平壤,灭亡高句丽;显庆二年(657年),灭亡西突厥。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唐太宗留下的制度和能臣们不无关系,然而唐高宗个人的能力,也得以体现。 
唐高宗子嗣不多,八个儿子,有四个是武则天生的,四个女儿,武则天也生了两个。652年,生孝敬皇帝李弘;653年,生安定公主,就是夭折的那个公主;654年,生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