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佳情侣-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姜听到丈夫突然去世的消息,也不明事情真相,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派人赶快报告齐襄公,并命令暂时停止行程,就地扎营护丧。
齐襄公当然心中明白,很快便赶到,假作悲痛模样,命令厚殓妹夫,并以“酒后中毒,伤其肝脏而死”,向鲁国报丧。
鲁国姬姓宗室及臣民听到鲁桓公的死讯,先是感觉非常意外,继而是非常愤怒,虽然怀疑其中必有阴谋,本想大兴问罪之师,但考虑到两个因素,还是没有轻举妄动。一是查无实据,出师无名;二是鲁弱齐强,倘若贸然出兵,犹如以卵击石。鲁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先由世子姬同继位,即鲁庄公,随即派人到齐迎丧。同时不甘心鲁桓公被害之痛,追究事变的前因后果,争取查个水落实出。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经调查后马上便有了结果,于是狡猾的齐襄公采取丢卒保车的战术,把责任推到姜彭生身上,嫁祸于人。齐襄公的理由是:“公子姜彭生护送鲁侯出城,车中护持不当,以致鲁侯丧命。”并命令立即将公子姜彭生处死,以谢鲁人,其实是杀人灭口。姜彭生被主出卖,不禁怒火中烧,既是将死之人了,当然没有什么顾忌,在大殿上当众喊冤,痛骂齐襄公与文姜乱伦,以致弑夫,现在又嫁祸于他。齐襄公捂着耳朵,连连挥手,武士便将姜彭生推搡了出去。
临刑之时,姜彭生发下誓言,死后定为厉鬼,向齐襄公追魂索命。事情很快就传遍了齐都临淄,更沸沸扬扬地传遍了天下。
这边鲁桓公的灵柩被运回鲁国。为了躲过鲁国臣民的责难,文姜没有随鲁桓公的灵柩回国,而是仍然滞留在临淄。按照那时的常理,新寡文姜,自应守丧含悲,替夫挂孝,安分守己才是;然而文姜照样服饰光鲜,巧笑情兮地与齐襄公朝夕共处,且曾同车出游,招摇过市。
正当齐襄公与文姜兄妹两人,不顾血缘关系,不顾廉耻,如胶似漆地在临淄鬼混,沉湎在放浪形骸的□□中,肆无忌惮之时,鲁庄公羞愤无比地派遣大臣前来迎接母亲归返鲁国。文姜心中却舍不下情人哥哥,又愧对鲁国臣民,借口暂住边境地区,待以后再归国。出于孝道,鲁庄公派人在禚地建造宫室,具体地点在祝丘,让母亲居住。齐襄公听说后,也派人在禚地附近的阜建造离宫,供他来游玩。两处宫室美轮美奂,遥遥相对,格外引人注目。文姜有时住在祝丘,有时越境住进阜;齐襄公借出猎为名,继续与妹妹幽会。
齐文姜是一个绝色的人物,美艳自然是无与伦比,□□也为天下之冠,她的行为紊乱了伦常,被齐、鲁两国的百姓所不齿。
那么,齐文姜后来怎么样了?不是说她大权在握了吗?
后来,齐、鲁两国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大夫鲍叔牙奉公子姜小白出奔莒国,管仲奉公子姜纠出奔鲁国。不久,齐襄公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所杀。
齐襄公死后,鲍叔牙拥戴的公子姜小白与管仲拥戴的公子姜纠,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姜小白获胜。他不念旧恶,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的实力大大发展,成了春秋时赫赫威名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政治上的巨变,使齐文姜在边境地区自然呆不下去了。这时她已经是40开外的人了。齐文姜回到鲁国以后,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由于她在处理政务上展现了敏锐的直觉和长袖善舞的本领,同时在军事上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才能,没过多久,齐文姜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还把鲁国这样的羸弱小邦发展成经济军事强国,在诸国战争中屡屡得胜。
齐文姜在美色与聪慧双方面的成就,令诸侯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陈后主妃和张丽华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歌为张丽华所唱,她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张丽华是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本为贫家之女,父兄以织席为业。后主为太子时,被选入宫,拨为东宫侍婢。当时后主的龚、孔二妃,花容月貌,皆称绝色,并承宠爱,而孔妃更盛一筹。后主曾对孔妃说:“古称王昭君、西施长得美丽,以我来看,爱妃你比她们美。”张丽华入宫,年仅十岁,为孔妃的侍女。有一天,被后主偶然遇见,后主大惊,端视良久,对孔妃说:“此国色也。卿何藏此佳丽,而不令我见?”孔妃说:“妾谓殿下此时见之,犹嫌其早。”后主问何故,她说:“她年纪尚幼,恐微葩嫩蕊,不足以受殿下采折。”
后主微笑,心里虽很怜爱,只是因为她年小幼弱,不忍强与交欢。因此做小词,以金花笺书写后送给张丽华。丽华年虽幼小,但天性聪明,吹弹歌舞,一见便会,诗词歌赋,寓目即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出落得轻盈婀娜,进止闲雅,姿容艳丽。每一回眸,光彩照映左右。后主虽未曾临幸,却常把她抱置膝上,抚摩她的身体。此时张丽华芳心已动,云情雨意,盈盈欲露,引得后主益发动情。叔宝即欲染指引狎,张丽华半推半就,惹得这位陈叔宝魂魄颠倒。一天夜里,风景融和,明亮的月光如水一般,借着酒意后主挽张丽华同寝。张丽华初承雨露,娇啼宛转,不胜羞涩。
从此后两情胶漆,号称专房。不久宣帝崩,后主正式即位,册张丽华为贵妃。当初叔陵做逆时,后主脖颈被砍受伤,在承香殿中养病,屏去诸姬,独留张贵妃随侍。后主病愈,对张丽华更加爱幸。自武帝开国以来,内廷陈设很简朴。后主嫌其居处简陋,不能作为藏娇之金屋,于是在临光殿的前面,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十丈,袤延数十间,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窗牖墙壁栏槛,都是以沉檀木做的,以金玉珠翠装饰。门口垂着珍珠帘,里面设有宝床宝帐。服玩珍奇,器物瑰丽,皆近古未有。阁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名花。每当微风吹过,香闻数十里。
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其中有复道连接。又有王、季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都以才色见幸,轮流召幸,得游其上。张丽华曾于阁上梳妆,有时临轩独坐,有时倚栏遥望,看见的人都以为仙子临凡,在缥缈的天上,令人可望不可即。张丽华也确是艺貌双佳,她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
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特别好。当时百官的启奏,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两人初步处理后再送进来,有时连蔡、李两人都忘记了内容,张丽华却能逐条裁答,无一遗漏。起初只执掌内事,后来开始干预外政。陈叔宝宠爱贵妃张丽华,“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到了国家大事也“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的地步。后宫家属犯法,只要向张丽华乞求,无不代为开脱。王公大臣如不听从内旨,也只由张丽华一句话,便即疏斥。因此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 亡国时,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三人同投后宫的井中。隋兵入宫,执内侍问后主藏到哪里去了。内侍指井说:“这里。”里面漆黑一团,呼之不应,上面往下扔石头,才听到里面有求饶的声音。用绳子拉上来,士兵奇怪怎么这么重,本来以为后主体胖,出来后才发现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同束而上。隋兵皆大笑。据说三人被提上来时,张丽华的胭脂蹭在井口,后人就把这口井叫“胭脂井”。
晋王杨广素慕张丽华之美,私嘱高颎:“你进入建康,必找到张丽华,勿害其命。”高颎至,召张丽华来见,他说:“昔太公灭纣,尝蒙面斩妲己,此等妖妃,岂可留得?”即斩之于青溪。


☆、高纬和冯小怜



一般说到冯小怜,总会把她跟亡国祸水,妖孽误国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她的著名事迹在封建朝代常常被人提到的则是谗言使皇帝杀死忠臣,陪荒淫无道的皇帝淫乐,在大臣面前“玉体横陈”。
冯小怜是北齐后主高纬的淑妃,她原是皇后穆黄花身边的侍女,后跃上枝头作凤凰,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旋封左皇后。后人评价说:“她的娇媚与荒唐,使北齐帝国遭到覆亡的命运。”果真是这样吗?她一个小女子有这样的能耐吗?
古代有很多荒淫无道的昏君,例如商纣之流,那就不必细说,但是没有一个王朝如同北齐王朝这样,从头到尾每一个君王都如同是神经病、虐待狂一般,做出一些丧尽天良、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北齐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王朝,属于胡人政权,是高纬的二伯高洋取代东魏王朝而建立,高纬的二伯、堂哥、六伯、父亲(排行第九)先后为帝,享国二十八年。
这些君主做出来的事情那还都不是人做的,听起来就让人浑身发凉,如同置身于野兽林立的原始森林中一般。
他们中有人□□庶母不遂则杀人、淫辱嫂子(老大调戏老二的妻子,老二□□老大的,老九又□□老二的)、威胁生母要将之嫁给鲜卑奴仆、虐杀侄子、无端殴打岳母、为夺姨姐虐杀其夫、常常以杀人为乐、突然发疯残杀宠姬然后以其骨为琴、大肆屠杀东魏皇室,朝堂之上乱杀臣子以至于臣子每次上朝时先准备好后事并和家人道别,还从死牢中提出许多囚犯代替自己被皇帝杀死。北齐灭绝东魏元氏皇族,连婴儿都用刀茅捅死,尸体丢进水里,导致鱼肚子里都有人的指甲,国人不敢吃鱼,惟恐沾上死人的晦气。
种种可怕事情这兄弟数人做的不亦乐乎,这样的朝代如果不亡,人类真是连禽兽都不如了。北齐王朝是史上公认的著名禽兽王朝,淫□□女,杀害兄弟子侄,几乎是每个北齐皇帝的共同嗜好。
高纬此人虽是亡国之君,但是暴虐程度还真比不上他的二伯和父亲。冯小怜如果能以一己之力辅佐高纬挽救王朝的败亡,那还真是天下奇闻。有没有她,这种禽兽王朝都会被其他王朝所取代,又或者被臣子谋反、百姓起义所推翻。
冯小怜容貌秀美,最突出的是皮肤白皙,玉体曲线玲珑、冬暖夏凉,高纬跟大臣议事的时候常将她抱在怀中,而且据说高纬想跟大臣们分享自己爱妾的美貌,于是让大臣们出钱欣赏冯小怜的玉体,就有了“玉体横陈”之名。有说这“玉体横陈”是将**展示于宫殿之中,让有钱人千金一票前来观看。虽然北朝并非汉人朝代,没有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那时候的人的思想也非常理可以推断,只是我想,应该不至于**,可能是穿着如同现代三点式泳装那样的衣服展示自己的玉体吧!
除此之外,高纬还为了跟冯小怜玩乐而延误了战机,甚至国家被灭他都不在乎,说只要有冯小怜就可以了。
在封建王朝,女人不过是男人的玩物而已,皇帝让她干什么,她能拒绝吗?高纬的二伯高洋曾有两个宠妃姐妹花薛氏,但是高洋一日发疯,就将美人的头锯下,将骨头做琴弦。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冯小怜敢抗拒高纬的要求吗?而且,在所有的朝政大事中,她跟一个玩具并没有两样,不会因为她的义正言辞而有任何改变,她为了活命,只能顺从。就算高纬为了冯小怜的喜好做出任何事情贻误战机,那又关冯小怜什么事?做皇帝的是高纬,不是冯小怜,做了皇帝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只享受皇权带来的权力。皇帝如此昏庸,早该换掉。
高纬被杀后,冯小怜被当做战利品,被北周皇帝赐给代王宇文达,一直不好美色夫妻和睦的宇文达立即就被她迷上了,非常宠爱她,导致正妃李氏失宠,处境可怜,最后忧虑而死。
后来隋朝取代北周,宇文达作为北周宗室被杀,冯小怜再次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被隋文帝赐给大臣李询。前面已经说到,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很厉害,有她在隋文帝就算喜欢冯小怜的美色也不敢宠幸她。
和这种情况类似的有越王勾践和西施。其实勾践本就喜欢西施,只是为了国家前途而将西施送给吴王,待吴国灭了,勾践带西施乘船回国,勾践夫人看出勾践对西施有意思,为了防患于未然,勾践夫人用皮革制成的袋子将西施装进去,然后沉入湖中淹死。勾践夫人到底是跟勾践共过患难的人,勾践也是有名的惧内,也无可奈何。西施被沉湖的事迹见于正史。后人同情西施的遭遇,将她的结局改成跟范蠡一起畅游五湖,当然这些都是野史传闻了。根据百家讲坛的说法,范蠡去找西施的时候都六十岁人了,足以当西施的爷爷,二人是不可能产生爱情的。一代红颜,为国付出一切,最后也只是这样的下场,岂不令人动容。类似的情况还有貂蝉,为国除害,离间害死董卓,但是最后吕布死了,她也没有好结局。
再说我们的女主角冯小怜。这时候她竟然被人当做了亡国妖物,其实她又没有侍奉北周皇帝,北周宣帝那样荒淫且爱夺□□女的人也没宣她入宫,她应该不是人见人爱的那种,只是对于某一类的人特别有魅惑力。也许是因为其他人恨她厌恶她想报复她,于是才故意散播她这样的名声,当然,封建王朝总喜欢将国家灭亡的原因推在女人身上,可怜也只有冯小怜承担这种恶名了。
很可能是李询自己想隋文帝要求赐予冯小怜的,也可能是隋文帝想施恩于臣子,因为宇文达的正妃李氏正是李询的妹妹。
李询的母亲知道冯小怜曾迫害过自己的女儿,乘机进行打击报复,令她改穿布裙,每日舂米、劈柴、烧饭、洗衣,不时叱责和鞭打——史书记载:“隋文帝将赐达妃兄李询,令著布裙配舂。询母逼令自杀。”
不过这个似乎不合情理,因为对于李家,冯小怜活得越长,他们越能体味到报复的快感,无数侮辱打骂,是对于去世的女儿的最好的回报,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种乐趣,而是她自己活够了。我们更相信另一种说法,有一日她弹琴,这可能也是一种羞辱手段,让曾经被宠爱万分的女人在宾客面前如□□贱妾一般操琴,是对人的一种羞辱,如同埃及艳后,得知新的统治者要让她出去游街被万众观看,也就自杀,弦断了,她便自杀了。
不管真相如何,曾经风光无限的女人,最终凄惨的死去,死后史书作者蔡东藩还说她为何不早死,到现在才死已经没有意义了,国家灭亡都是她这种人造成的。蔡东藩生于清朝末年,在抗战时期让情报人员帮他从上海买两套回来。虽然书中有很多封建思想的瑕疵,但是毕竟瑕不掩瑜,确实是很好的历史启蒙读物。
冯小怜自然不能算是最悲惨的女人,因为她有过选择的机会,不过无论她怎么选择,都改变不了北齐王朝被取代的命运,只不过因为她不懂事纵情享乐,于是责任就全推到她身上;她的结局悲惨成了自作自受。她不能算是最悲惨的女人,因为有些女人命运比她更悲惨更无辜,例如北齐的尔朱英娥、李祖娥。只不过在她们死的那一刻,心中的凄凉感受也许并没有轻重之分。
都说冯小怜是红颜祸水,因为她的缘故高纬贻误了战机,失去了国家。不过,我们更认为她不过是个无知的、被宠坏了的女子,就如同现在被惯坏了的小孩子,只是贪玩,什么都要随心所欲,根本不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再则,不是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吗?她哪里知道什么军国大事?明明是是皇帝做出的决定,皇帝失国,关女人甚事!
不知为何,在看到这个被无数人鄙视唾弃的女人的故事时,心中总莫名产生一种悲哀之意。也许这悲哀本是为了封建时代千万自己无法把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