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对经济增长来说,有效组织政治生活的知识是基本知识之一。一个国家是经历快速经济增长,还是其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人口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建立了适当的政府制度。
在对使用不同货币的不同国家的人均GDP进行比较的时候,GDP总量分析的可靠性被进一步动摇。
§虹§桥§书§吧§BOOK。
第52节:经济学的局限(1)
第21章 经济学的局限
21。1 经济学家知道些什么
21。2 不仅仅是经济学
文明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社会运转的良好程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关于社会运转的哪些东西?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隐藏起来了吗?如果回头看本书的第一章,你会找到一段关于经济学理论的偏见的简短讨论。既然你已经读完这本书了,你可能想再回头读读那个部分。那些真的都是偏见吗?还是更像有效的假定?
21。1 经济学家知道些什么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用需求、机会成本、边际效应、比较优势等概念搞清楚我们身边日常世界的意义。经济学家对于真实世界的了解不比商业经理人、技工、工程师和其他让事情实现的人对真实世界的了解多。经济学家知道的是事情是如何组合在一起起作用的。经济学概念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们观察到的事情的意义,更加一致、连贯地思考广大范围内的复杂的社会互动。
这在实践中多表现为关于客观交易的负面认知。在家庭内部或其他小团体中,人们相互之间有足够的了解,可以根据个人偏好相互协作,正如你已经注意到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于更好地了解家庭和这些小团体的内部关系没多大帮助。虽然人们相互完全不认识,然而却能够十分有效地在一起工作,经济学家主要解释的是人们之间的这种协作是如何发生的*。 读完了这本书,也许你已经发现,我们更多强调的是不该做什么,而不是该做什么。负面结论是很重要的。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曾经引用一句话为经济学推理重于负面结论的特点辩护:〃造成最大破坏的不是无知,知道比不知道更糟糕。〃
太多的人声称〃知道〃如何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他们头脑里对经济世界的认识十分简单,他们认为,人们的意图很容易实现,对于建设更好的社会,唯一的障碍是缺乏善良的意图。于是,他们常常排斥经济学家,把他们当作〃纯粹的空谈家〃,认为他们不仅多此一举地把事情复杂化了,而且质疑善良的意图。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在1831年出版的一篇名为《时代精神》(The Spirit of the Age)的文章中反驳了外行人的指控,为经济学家和所有社会科学辩护。他评论说:
每个(对经济学)稍有涉猎的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跟别人一样好。每个有眼睛有耳朵的人都会评判一个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政治学或政治经济学的人是否认为自己绝对不能散布哪怕最粗劣的观点,不能带着可鄙的无知和愚蠢指责那些终身致力于这些科学研究的人。系统学习过这门学科的人反而被认为没有相应的资格。他是个理论家……这个表现人类智慧最高级、最高贵的努力的词变成了嘲讽的代名词。
社会行为的结果远远超出人们能够轻松预言到的或事先知道的范围。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毫无疑问,是一种理论……让我们有〃预见能力〃,帮助我们预测或解释意料之外的结果。例如,限制纺织品进口入美国,确实暂时保住了纺织品生产者的工作和收入,这够清楚的了。但是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就会发现这么做提高了纺织品价格,减少了美国的出口机会,而且妨碍了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让其他美国人的收入减少了。再举一个例子,租金限制降低了租户须向房东支付的租金。但是有多少租金限制政策的支持者意识到租户一定会在其他地方付出成本,新形式的区别待遇会取代建立在价格基础上的区别待遇,以及该政策对出租房屋供给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等等。他们没有跳出常规思考的思维工具。
有人警告说一些失策的行为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但是他们自己又不提出解决办法,人们很容易对这些人失去耐心。我们的社会已经习惯了非凡的科技成果,在这样的社会里,〃做些什么〃的需求往往大大超过所能提供的社会问题的建设性应对措施*。 我们设想社会问题可以像技术问题一样得以解决,但是这样的设想可能错了。我们承认冲突的利益给社会政策制订者带来难题。但是我们仍然低估了实现社会变革计划的难度,主要是由于我们低估了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人们的行为通过互动网络在社会中得以协调,人们通过互动网络相互协作达到目标。在亚当·斯密关于美德的著作《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中,关于〃系统的人〃,他警告说:
似乎想象他能够轻松地安排一个庞大社会的不同成员,轻松得就像手在棋盘上摆放棋子一样。他没有考虑到,除了手施予棋子的行动准则,棋盘上的棋子没有其他的行动准则;但是,在人类社会的棋盘上,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行动准则。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经济理论通常对待经济系统的改革提议如此不友好的原因:它假设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行动准则。不是经济学家自己对改革不感兴趣,而是他们对奉承特权阶级不感兴趣。但是经济学理论揭示了决策的相互依赖性,呼唤人们关注未经权衡的改革提议的后果。〃那样是不会解决问题的〃成了经济学家对于诸多善意的政策提议的标准回答。现实主义不一定是保守主义,但它们通常看起来很相似。而且有这样一种认识,即知识确实助长了保守主义。甚至物理学家也被自诩为永动机发明者的人指责为毫无希望的保守主义者。
21。2 不仅仅是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在祝酒时把经济学家说成是〃文明可能性的看守者〃。文明的可能性……这就是全部。在复杂问题上,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有效的社会协作拓宽了可能性的界限,但是它们自身并不确保文明的进步。协调良好、运转顺利的社会给个体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并不确保个体做出适当的选择。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重要的预备条件,特别是在民主政体中。但是事情不止于此。
经济学家大多时刻准备承认有时他们使用的概念会歪曲他们所研究的现实。他们愿意让他们的分析和结论接受理性批评的考验。但是不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中,总有些观点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质询。如果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时带来扭曲、放错了重点,甚至带来彻底的错误,而合理的批评是适当的纠正方式。使用这种纠正方式通常会改变以往的经济学结论。将来很可能事情还会继续如此进行下去。
让我们做出最后的评论。做一名出色的经济学家,不仅仅意味着精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是必备的,当然,任何一位像样的经济学家必须会说专业语言。但是一名更出色的经济学家应该意识到与其他学科专家交流思想是有利可图的。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专家通过与哲学家、政治理论家、社会学家、艺术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等研究人类状况的专家交换思想,能够使自己充实。如果你决定继续学习经济学,一定不要忽视或完全放弃其他的人类科学。如果你选择学习经济学以外的其他学科,我们希望你不要忘记在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选择哪条路,取决于你自己。
※BOOK。※虹※桥书※吧※
第53节:经济学的局限(2)
译后记
不套公式的经济学
书译完了,照例得有篇译后记。
国内引进的经济学教材大多需要一学年才能讲完,本书篇幅相对短小,一学期足够。当初选择翻译此书,是想给国内读者提供另一种选择。主流教材的内容,本书都讲到了。本书使用的数学很少,各种曲线也讲得不多,基本是用语言来处理问题的。
诺斯在本书的序中提到,海恩是令人敬佩的教师,他在教学上很下功夫,这使本书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使读者了解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并用正确的思路来分析身边的事情,理解这个世界。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在于套公式、建模型。经济学家们常常对一个问题提出相反的方案,或对经济形势有相反的判断,因此常遭人诟病,原因肯定不是不会套公式,而可能是太会套公式,而忽略了某些基本事实或常识。
本书的习题一定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建议读者认真阅读。因为本书不大用数学和曲线,内容看似浅显,一看就懂,但只有做了作业才知道是不是真懂。
本书的语言很生动,且口语化,这给译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译者水平有限,难以准确传达原著的语言风格,只能说尽力而为。本书还提到了很多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常识,国内读者不一定熟悉,翻译时择要加了译注。另外,和大多数美国商科教材一样,本书文字略显啰嗦,但翻译时未作删削。
译者都是经济学的初学者,翻译时自认努力,亦步亦趋,但仍不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指正。来信请寄onebook@263,并请注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勘误〃。
译者
2007年11月
出版后记
另一种经典
国际上广泛流传的经济学经典教材有两种,一种是以曼昆、萨缪尔森、斯蒂格里茨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大师级著作为代表的,专门为经济学专业学生编写的教程;而另一种则是为普通读者和非专业学生设计的,适合一学期课堂教学的教程。后者在国内还不为大众所熟知,此类著作旨在将经济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介绍给普通大众,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经济知识。我们本次翻译出版的这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是个中翘楚。
这两类作品有何区别呢?我们可以参考著名经济学家熊秉元先生针对斯蒂格里茨的《经济学》和海恩的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所作的经典比较分析:
斯蒂格里茨和海恩之间,至少有两点明显的差别。首先,斯蒂格利茨……这位主流经济学里的佼佼者,关心的焦点就是〃经济活动〃(economic activities)……相形之下,海恩……的故事,和买卖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海恩所关心的,不是狭隘的〃经济活动〃,而是更广泛的〃人类活动〃。而且,海恩所希望探讨的,是在人类互动里,所呈现出的状态以及所透露出的一些特质。由探索人类活动之中,希望能归纳出生动有趣的〃经济思维〃……
其次……斯蒂格里茨是以一个〃参与者〃(participant)的角度,刻画经济活动的样貌。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考验,作出不同的反应。一旦了解了各个参与者所面临的情境,再归纳出不同的情境之间的共同性,就可以体会到经济活动的特质;这是斯蒂格里茨取景的角度,也是主流经济学四平八稳、一以贯之的方式。……对照之下,海恩(在书中列举的)塞车的故事,重点不在于各个驾驶员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找到回家的路;重点所在,是每个开车的人都自求多福,但是互动之下却呈现出一种乱中有序的景观。海恩希望掌握的,是人际互动的特性,包括隐藏在整个景象下的规律,以及相关支持的条件。因此,海恩不是一个参与者,而是一个〃旁观者〃(observer)。他静观其变,然后阐明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在动静之间的特性。 ……既然在不同的游戏规则之下会导引出不同的景观,经济学家(旁观者)的功能,就是试着揣摩各种不同的游戏规则,然后比较这些规则之间的差别。经过对照和比较,也许社会大众能摸索出较好的游戏规则,均蒙其利。
由此可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突破国人所持传统观念的另一种经济学教程。其最大特色在于通俗易懂。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而经济学更是当仁不让的显学和热门学科。过去高高在上的经济学,如今已成为了普通人都需要有所了解的知识、技能之一。
与萨缪尔森、曼昆等经济学家的经典经济学教材写法截然不同,海恩放下学院派的矜持倨傲,以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致力于让经济学变得更亲切、更平民化。他避开数学公式、图表、术语等让读者望而却步的东西,而将经济学的教学重心放在〃思维方式〃上,致力于帮助普通读者了解经济学最核心的精髓,并教大家将之运用于实际问题。作者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道,其教育态度是值得钦佩和珍惜的。这种写作姿态也得到了道格拉斯·诺斯、熊秉元、张维迎、梁小民等海内外知名经济学家的赞同和推崇。
每个章节后的〃问题与讨论〃环节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煞费苦心地为读者编写了数量可观的练习题。但是这些习题却并不会让读者望而生畏,因为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作者为每个习题都设置了真实有趣的情境,这实际上是把读者引向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案例。因为作者深知,只有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算是把〃学生带出师〃了。这些习题按照每章的内容编排,循序渐进,你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不断自我检测,并同时体味其中的趣味。此外,每章边栏中还标注出了内容提要和重点总结,方便读者快速浏览章节要旨,并且便于记忆。
本书作者保罗·海恩终身致力于教育事业,曾被誉为美国〃近25年来最优秀的经济学教育工作者之一〃,经济学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这样形容保罗·海恩:〃他的生活和行为与我们所宣称的理想完全一致〃,他对这位同仁好友是如此的推崇备至,以至于每年秋天在给大一新生开的讨论班上,道格拉斯都会专辟一节来讲讲保罗这个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保罗·海恩的经济学思想的最集中体现。本书第1版于1973年面世,30多年来不断更新(海恩因肾癌去世后,乔治·梅森大学的彼得·勃特克和北密歇根大学的大卫·普雷契特科接过了他未竟的事业),目前已出至第11版。这是迄今为止在诸多经济学原理的教材当中获得国际声誉最盛的同类教科书,已先后被翻译成日文、俄文、匈牙利文、捷克文和保加利亚文等。
相信本书将有助于帮助读者朋友在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时作出更审慎的决策。
欢迎采用本书做教材的老师与本编辑部或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北京办事处联系,以便得到我们为您提供的教学资料和相关服务。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服务热线:010…6401…3086 8161…6534
服务信箱:onebook@263
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北京办事处
服务热线:010…8881…9178
服务信箱:service@pearsoned。
世图北京公司〃大学堂〃编辑部
2008年4月16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