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满的故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试的过程很简单:填简历,然后,一个个进去。

  我被带到一个房间,坐在电脑前,有人跟我过来说,先是机考。就是要马上编一个简单的程序:写一段代码播放某段音乐。旁边的书架上有资料,可以查。

  我暗指庆幸,关于MCI播放的指令,我刚看过一本书,也做过。一时想不起来。

  就是觉得脑袋不听使唤。我趁着神智还清楚,赶紧到书架上去翻,我看见了那本书。

  oh;my god!

  我稍微修改了一下,一切OK。

  但是,播放的时候,居然没有声音!奇怪!

  过了20分钟后,我看见有人过来检查。我看见周围有些人直接说“不行”、“做不了”,然后,就离开了。

  过来检查的人仔细看了代码,他“咦”了一声。他嘀咕了一下:没问题呀。

  然后,又过来一个人,低头打开了音箱的电源,说了声:“对不起。”

  检查的人笑了。他们两个在一旁商量了一下。

  然后,其中一个笑着对我说:你跟我们的主管谈谈。

  于是,我被带到了隔壁房间。他们的头是个香港的年轻人,他说着很奇怪的普通话,他说:

  你被录用了!春节过后,去深圳上班!

  许多年后,我还能记住当时的感受:我觉得头嗡的一声,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再真实一样。我只记得香港主管给我的试用期工资是我当时工资的6倍。

  我意识到:我的人生从此改变。

  我还记得从面试的地方出来,脚上深一脚浅一脚的。

  我一个人在外面的道路上,张开双臂,仰天大笑。

  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写过的一些诗句:

  所有美丽而坚韧的时光,终将得到报偿。

  (四)

  我离开工厂的时候,已经在工厂里呆了五年。五年,简直算得上是煎熬。

  我的中级职称不要了,已经分配的房子不要了。为了保险起见,办了停薪留职,还给厂子里交了半年的钱。

  我出去三个月后,就跟家里打电话说:办正式辞职手续吧。

  10年后,我成了现在的我。我做过很多职位,从技术到管理,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刚出来的时候,也并不好过。先是做别人不愿意干的,然后,再做别人干不了的。说实话,我没有遇到发横财的机会,呵呵。但是,内心已如死一般坚强。

  我不再害怕了,把命运和选择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生活稳定之后,再没有以往那种志在必得、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念了。

  我现在一直在想:未来10年…20年,我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我现在该做些什么呢?如果需要改变,我是否能象28岁那样,对自己按下人生的“重启”键?

  我现在是否到了应该为自己准备一把小榔头的时候?随时敲掉那些吞噬信念的恐惧,和对生命一劳永逸的贪婪。

  《肖申克的救赎》,其实,是一个隐喻。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就有可能是一种监牢。

  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某种样子,但是,社会或者现实在你周围或者身上,扎起很多樊篱。你认为没有天理,没有公平。你没有力量去改变。

  你被那个笼子关住了心,而且你也认命了。抱怨有什么用,如果最终是顺从,什么用也没有。

  所以,问题的关键,其实,不是你是28岁,还是38岁。问题在于你怎么看待生活,你怎么看待自己。

  你有没有能力去改变是一回事情,你是否相信能改变,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如果你相信另有出路,去准备一把小榔头吧,去挖一条逃生的地道吧!

  为什么要坐以待毙?而不是用越狱一样的勇气,去穿越生命中的黑暗岁月。

  天下最怕的是无路可走。如果有路,就不怕路有多远。

第四节 情商的秘密
(一)

  有一次,小满问老鸟: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算得上优秀的项目经理?老鸟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每一年,我们都会参加很多项目的招标会。有时,为了给一些后备的项目经理一些培训的机会,都会由老同事带着一起去经历一下。这对于一些一直从事技术工作的同事,非常重要。

  去年,项目总监就带了小孟一起去了。小孟刚毕业就到公司实习,然后做了2年的程序员,工作努力、热情、执着,是个很有潜力的好员工。

  招标会很重要,公司对项目总监的安排颇有微词。主要的理由是:担心小孟成事不足。项目总监给公司的头儿说,心中有数。

  小孟的任务是在招标会上演示产品方案,讲PPT。在去之前,项目总监和他一道把PPT排演了好几遍。小孟从来没有在大多数人面前讲话的经验,开始的时候,经常会紧张到忘记话说到了那里。

  项目总监给了他三天时间,小孟硬是把整个方案记忆了下来。晚上的时候,当着自己的家人,还演练了几次。基本过关。

  一周后,他们出发。到客户所在地的当晚,项目总监和小孟一起把第二天的PPT方案,重新过一遍。项目总监说:就这样,很好。你就按照这个来讲。提问的部分,我来回答。我们相互配合。

  第二天的招标会,不太顺利,他们遇到了一个很麻烦的对手。小孟没有出错,中规中矩的完成了任务。这次招标会是一个系统内部的管理系统,以前都有比较成型的系统。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系统面临着升级和增加需求的变化。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小孟后来跟我说:对手比我们讲的更出彩,因为他以前就来自于系统内部,对业务的细节把握更为具体和准确。相比之下,我们的技术很专业,但是显得比较空泛。项目总监也是这样认为。

  更加糟糕的是:对手跟系统内部的很多人都认识,是熟人。其中,有一个系统内部的人还专门站出来替他说话。

  事实上,当对手介绍完方案的时候,小孟就感觉到:完蛋了。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有一种让人泄气的感觉。以至于项目总监回答招标委员会的问题的时候,小孟都有些走神。

  方案介绍完后,回到宾馆。小孟问:我们是不是没戏了?

  项目总监说:目前对我们不太有利。下午还有一个他们的业务讨论会,他们自己也有一些东西没确定。没到最后时刻,不要轻易放弃。这次系统内的会议,除了方案的评估,明天还会安排去周边游玩一下。他们的领导还没来,还没最后定板,我们还有机会。

  下午的讨论会上,招标评估组的大多数成员都倾向于对手的方案,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这是所有的投标方都没有涉及到的。项目总监和小孟做了一些记录,然后,随便把会场拍了一些照片。他们偶尔也和招标的人员做一些深入的讨论。

  可能是因为真正拍板的领导没来,大家都信马由缰。也可能是想到第二天要去附近的某景区游玩。大家都有点心不在焉的。跟着一起来开会的家属或小孩,不时,在门外探出头来。

  (二)

  晚饭的时候,大家又在餐厅里碰面了。小孟看见项目总监在和一位带小女孩的女士聊天。

  小丫头自己坐在高脚凳上,围着一个卡通的围脖,用勺子自己吃饭,小嘴一撇一咬的,可爱极了。

  项目总监对妈妈说:“太乖了!几岁了?”

  小丫头的妈妈说:“2岁了!”

  项目总监说:“2岁的孩子,就自己吃饭。简直教的太好了!我们家的孩子那么大的时候,奶奶追着喂,简直要命哦!你们怎么教的,是父母帮着带的?”

  妈妈自豪的说:“不是,一直是我自己带的!我一直这样要求孩子。” 

  项目总监啧啧赞赏:“真是教得太好了!”

  小孟一直在听,他还没有结婚,他听到项目总监一直在和那位女士在交换育儿心得。心里感叹:呵呵,这人懂得真多。没想到一个男人,那么婆婆妈妈的事情都知道。

  其实,项目总监大多时候,也是在听这位妈妈的感受,谈到了孩子如何顽皮、父母带孩子其实有很大看不见的问题,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以及这么小的时候,要不要进行早期教育等等。

  小孟听得云里雾里的。吃饭到最后的时候,小丫头的爸爸来了,妈妈热情地介绍了一下。

  项目总监和小孟都没想到的是:小丫头的爸爸就是那个帮对手说话的那个人!

  有时,小孟有一种感觉:这个人是不是已经拿了对手的“好处”。

  项目总监很礼貌地跟小丫头的爸爸点头。大家在一起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都很开心。就好像新朋友一样。

  (三) 

  因为要等系统内的老大做决定,所以,第二天就安排了就近的游玩。我们和对手,作为硕果仅存的选择方,也被盛情邀请了。

  去之前,项目总监跟小孟说:“我们分一下工,这几个人归你,其他的归我。”

  小孟说:“干什么?”

  项目总监笑着说:“没什么特别的,不需要你卖身。就是我们在游玩的途中,多和他们说说话,爬山的时候,多帮人家拿点东西。工作什么的,什么都不要谈!做事情,勤快点就行。”

  当天的游玩,小孟事后说,比平时累多了。他和项目总监一起,说了好多话。一天之内,系统内的人都觉得他们两个算是比较熟悉了,大家也主动聊天。

  小孟还看见项目总监跟对手的人在一起说话,大笑。好像大家不是什么真正的对手一样。

  (四)  

  大领导回来了。招标会好像又重新回到了起点。为了让领导明白大家的一致结论。所有的过程,被要求重新简述一次。

  项目总监亲自上阵。

  他用小孟的ppt把项目重新诠释了一次。他根本没有说太多具体的方案内容。只是重点强调了:新的系统给领导的决策,给整个系统带来什么利益。

  而且,他承诺了在1个月内交付上线基本的功能,包括大家最想要的几个基本功能。

  对手的讲述跟上次完全一样。

  双方阐述完后,那个小丫头的爸爸发表了一种意见:在我们的产品上,整合对手的一些功能点。因为从长期的观点来看,我们更加专业,更有延续性。提供的服务是可以有保障的。

  项目总监和小孟,下来和对手的负责人互留名片。大家觉得可以在其他方面做一些合作:产品上互通有无,市场上根据区域的不同进行分享。

  小孟没有想到:竟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场面。

  项目总监和小孟在会议结束后,和一个顺路的参会人员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行程。小孟累的在飞机上睡着了。他一直觉得项目总监在和客户说话,一直到飞机落地,他们都还聊得那么兴趣盎然。

  (五)

  老鸟说:“小孟回来后,就跟我说了。”

  小满说:“项目总监真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很勤奋!他以前做什么的?技术如何?”

  老鸟说:“他以前也是做技术的。后来,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

  小满说:“我觉得他特别适合做销售。难道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就是一定要有做销售的素质?”

  老鸟说:“其实,他做技术跟其他同事比,不算是顶尖的。但是,他具备优秀项目经理的两个基本素质。”

  小满说:“什么素质?”

  老鸟说:“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具备很高的情商。我们看他如何处理问题,就可以看出来。”

  老鸟问小满:“你觉得从事专业技术的人,最大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小满说:“优点当然是专注。缺点是面比较狭窄,比较偏执。不善于与人交流。”

  老鸟说:“对的,凡事有利就有弊。专注可能导致尖锐,也导致脆弱。容易从一个方面去理解事情,这样,很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很快失望。失望带来什么?焦虑,气馁。没有持续性。”

  “我经常发现周围一些人,他们在专业技术领域看似不冒尖,但最后大多成功了。你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小满说:“可能他们运气比较好吧?”

  老鸟说:“不是,是他们总是拥有一种我们大多时候忽略的直觉能力:在大环境中,能区分出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地方可能存在机会,什么东西只是庸人自扰。重要的是,他们不会仅从自己擅长的技术方面去看问题。”

  小满说:“你说的好玄!好像说是要拥有特异功能一样。”

  老鸟说:“不是故弄玄虚。其实,这种能力之所以容易被人忽略,是因为教育本身,本没有教会我们关注事情的整体和相互联系。比如说,你在学校里面学一个科目,你没有被要求要和其他的科目联合起来一起学习和思考。”

  “这意味着,我们的学习导致了思维的局限:我们不能自觉地从对整体的判断上,做出比较优势的选择。”

  “学一种技术并不难。你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到。难在怎么理解,怎么使用。你要把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放在一个大环境中考虑。那时,你才会有一种系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否则,会陷于一种永无休止的迷茫:只要不断的新的东西出来,你只会追逐,只会被动的适应。却从来不曾想过:它从何而来,可以为何而去。把它置于什么样的场合是有用的,什么样的场合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种关于技术的基本素养,我们的教育中并不提供。”

  “小孟看到是一个点,而项目总监把各种决定的要素都联系起来了。评估组虽然反对,但是,其实,他们最终做不了主。别人反对,有别人的理由。你不能影响别人的思考,但是,你可以影响他们对你的态度。将心比心。人都是有感情的。立场不同很正常。项目总监做了很多工作:从方案的准备,到跟客户的沟通上。他还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谁是最后拍板的人?他关心什么?其他的人该如何施加一些情感的影响?”

  “在最后结果到来之前,要尽力去做。不要轻易放弃。如果想到失败就开始跑的话,几乎可以说结果肯定是失败的。”

  “当然,如果有一种全局的眼光,不光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作的困境,也可以看到我们生活的处境,对我们全面的理解生活的真谛也是有所贡献的。”

  “一个从技术角度看问题的人,他解决问题也只是这个角度。这会限制他提供解决方案的思路。这也是小孟刚开始觉得没戏的原因。项目总监看到的是整个事件的过程和整体。”

  老鸟说:“优秀项目经理的第二个素质是:好的情商。其实,这是所有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一种素质。”

  小满说:“情商到底是指什么呢?”

  老鸟说:“说简单点吧,情商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将心比心。”

  “很多做技术的人,想做出令人骄傲的成绩,他们习惯埋头钻研技术,不喜欢跟外人交流。其实,这是比较危险的做法。技术不是避风港。你无法跟同事,甚至跟客户交流。甚至你不屑于或害怕跟客户交流。你就把整个技术的本质给扭曲了。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堵围墙。”

  “我们为何要使用技术?我们难道不需要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理解他们的感受?如果我们只是信马由缰的驰骋,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