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可罗多夫斯卡夫人也想到了自己即将辞别人世。而这可怕的一天,很快就来临了。在家人的面前,她的脸色显得很平和。到临终的时候,她的样子极端优雅。她的死正如她所希望的:不昏迷,也不错乱,她的丈夫儿女都在那间整洁的屋子里环绕着病榻。她还有精力向每一个人道别。后来慢慢地越发软弱了,剩下的一点生气,只许她再说一句话。
  这最后的一句话——是她一口气低声说出来的,凝视着她的丈夫和儿女,向他们告别:“我爱你们。”
  玛妮亚又穿上了黑色丧服,默不作声,脸色苍白,在房间里悲痛地游荡着。她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同感受着亲人离去的哀伤。父亲匆忙地雇了一个管家,每天来指挥仆人,分配寄宿生的食物,并且漫不经心地照料一下这些孩子的穿着。玛妮亚对于这些事都觉得不习惯……
  玛妮亚很早就知道了生活是残酷的:对民族残酷,对个人残酷。这个小孩失去了母亲的慈爱,失去了大姐的保护,在差不多没有人照料的环境中长大,却从来没有诉过苦。
  这个刚刚10岁多点的女孩,一连串可怕的打击使她失去了她这个年纪应该享有的快乐与幸福,但是玛妮亚并没有因此而绝望消沉。相反,多灾多难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她的独立精神和坚强性格,使她成为了一位不向命运低头的女性。
  生活依然美丽
  虽然斯可罗多夫斯基一家刚刚遭到灾难,但他们的家族却到了一种全盛时期。在5个聪明热情的孩子中,死神夺去了素希雅;但是其余的4个却生来就有一种锐不可当的力量。他们后来战胜困难,克服阻碍,4个都成了非凡的人物。
  一个金奖章,两个金奖章,三个金奖章,先后到了斯可罗多夫斯基家里。第三个是玛妮亚的,就在1883年6月12日她参加中学毕业典礼时得到的。当玛妮亚告别自己的中学生活,挽着她父亲的胳膊走了出来,她的成功使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骄傲极了。
  玛妮亚上学很用功,甚至是非常用功。当然,她也是非常成功的。
  父亲身为一家之主,维持收支平衡已经够困难的了,但他依然是好学的,他会特意找出时间来看他很费力得来的出版物,以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他觉得应该赶上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应该知道希腊文和拉丁文,除了波兰语和俄语之外,应该还能说法语、英语、德语,应该把异国作家的杰作译成本国语言,应该自己写一些诗……
  每到星期六,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他的儿子和三个女儿,晚间都在一起研究文学。他们围着冒热气的茶炊闲谈,这个老人背诗或朗读,儿女们都入神地听着;他已经秃顶,一点点灰白胡子使他温和的胖脸显得长一点;他有非凡的口才。一个星期六又一个星期六过后,很多名著就这样由一个熟悉的声音介绍给了玛妮亚。
  玛妮亚永远忘不了这些晚上,她在内心深处深深地感谢着自己的父亲。
  知识点:居里夫人的哥哥与姐姐
  居里夫人的哥哥约瑟夫完成了医学院的学习后,后来成为了华沙一所大医院的主任医生。二姐布罗妮亚也像哥哥一样学习医学,并在巴黎大学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后来与一位波兰的内科医生结婚,在波兰的山区创办了一个很大的疗养院。三姐海拉在华沙结婚,一直兢兢业业地从事着教育工作,波兰独立后,在一所中学担任校长。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聪慧的少女(5)
家庭教师
  天性慷慨的玛妮亚十分忧伤;这个原是一家中最小的孩子,却觉得对所有亲人的前途负有责任。特别是二姐布罗妮亚明显的焦心和沮丧,成了她时刻记挂在心的忧虑。
  自从母亲去世后,布罗妮亚的友爱给了她像母亲一般的帮助。在这个很团结的家庭中,这两姐妹彼此最亲近。她们的天性很是相得益彰,姐姐的处事才识和经验令玛妮亚折服,所以日常生活的小问题无不拿去请教。比较热烈而又比较胆小的妹妹,则是布罗妮亚年轻又非凡的伴侣,因此她们之间的爱更为深厚。为了支持姐姐布罗妮亚去巴黎继续求学的心愿,玛妮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去担任家庭教师(在当时的波兰,家庭教师的地位十分低下,是被人歧视的职业)。
  一天早晨,沉默寡言的玛妮亚,在一个职业介绍所的前厅里等着轮到她。她穿了她的两件衣服中最朴素的一件,在褪色的帽子底下,她那留了几个月的金色头发是尽力用发针扣紧的。她要尽量使自己显得成熟、大方、平凡。
  1886年1月1日,玛妮亚在严寒中起程,这一天是她一生中的残酷日子之一。她勇敢地向她父亲告辞,前往异乡的的Z 先生家当家庭教师。她上了火车,忽然间,一种莫名的孤寂感向她袭来。
  这个18岁的女孩,突然恐慌起来。玛妮亚坐在这辆笨重的把她送到异乡去的车子里,羞怯和恐怖使她颤抖。假如这个新雇主不好交流,该怎么办?若是在她走了之后父亲患病,可怎么好?她还能再看见他不能?她是不是做了一件很蠢的事?十个、二十个令人痛苦的问题袭击着这个少女。她紧靠车窗,在茫茫的暮色中含泪凝望着在白雪下面沉沉入睡的原野向后飞驰。眼泪刚用手擦干,就又流了出来。
  Z 先生是个著名的农学家,精通新技术,管理着200公顷土地的种植。玛妮亚时常安慰自己:“我的运气不算坏! Z 夫人脾气不好,但她对待女教师不甚苛求。她的丈夫很好,孩子们也都还不至于叫人受不了。”
  玛妮亚每天在泥泞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农民,一些衣衫褴褛的男孩和女孩,在他们那大麻纤维似的头发下面,都是一张张顽钝的脸。她忽然想起一个计划来。为什么不把她认为宝贵的进步思想观点,在这个极小的天地里实行呢?村里的儿童大部分不识字,进过学校的人真是少极了,即便是进了几天学校也只学会了俄文字母。若是秘密教授波兰文,使这些幼稚的头脑觉悟到自己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的美,那该多么好!
  她渐渐地把仆人、农民、糖厂工人的子女,围拢在了自己的周围,认真地教他们认起波兰文来。她的学生身上有一股不很好闻的味道,但是他们大多数的明亮眼睛里,都有一种天真的热烈愿望,希望有一天会做读书、写字这些神奇的事。她想自己这种微小的目的达到了,白纸上的黑字忽然有了意义,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但她的这些学生却不知道,玛妮亚在担任教师的同时,内心之中充斥着怎样的求学梦想——她要通过教师生涯,来为自己再去当学生积攒学费,她对学习、对知识有着一种强烈而迫切的渴望。玛妮亚希望自己能去法国继续求学。和自己的国家相比,法国是一个尊重自由的国度,法国尊重一切情操和信仰,而且欢迎所有不幸的和受*的人,无论这些人是由什么地方去的。

第一章  聪慧的少女(6)
知识点: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短暂的初恋
  Z 先生和夫人的长子卡西密尔,由华沙回到老家来度假,在几个长假期之后,他发现家里有一个家庭女教师,跳舞跳得极好,能划船,能滑冰,聪明娴雅,即席赋诗能像骑马或驾车一样地不费事。她与他认识的青年女子不同——完全不同,不同得出奇!
  他爱上了她。而年轻的玛妮亚,也喜欢上了这个很漂亮而且不很讨厌的学生。但当卡西密尔把恋情公开后,父亲大发脾气,母亲几乎晕过去。他,卡西密尔,他们家的孩子,竟会选中了一个一文莫名的女子,选中了一个不得不“在别人家里”做事的女子!他很容易娶到当地门第最好而且最有钱的女子!他疯了么?
  转眼之间,在这个一向自夸把玛妮亚当作朋友看待的人家里,社会界限竖立起来了,无法越过。玛妮亚很想作出离开Z 先生家的决定,但她的内心又很不安。现在是玛妮亚和她的父亲供给布罗妮雅在医学院求学,她每月给姐姐寄15卢布,有时寄20卢布,这差不多是她的工资的一半。到什么地方还能找到这种待遇? 她与Z 家的人没有直接解释,没有痛苦的争论,就好像不曾发生什么事一样。
  初恋结束的哀伤,物质景况极其困难,玛妮亚试图忘记自己的命运,忘记自己永远陷进去的这个泥淖。她很想念自己的家人,但不是请求他们帮助,也不是向他们诉苦:每一封信里她都尽量提出劝告,答应给予帮助。她愿意家里人都过上很好的生活。
  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拿到养老金之后,开始设法找报酬更高的职务。他想帮助他的女儿们。1888年4月,他接受了一个既讨厌又麻烦的位置:管理离华沙不远的一个儿童感化院。那里的空气和环境都令人不愉快,什么都不好,只是工资比较高。父亲决定从中提出一部分月薪,供给布罗妮亚求学。
  布罗妮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嘱咐玛妮亚不要再寄钱给她。第二件事是请她的父亲此后由每月寄去的40卢布中留下8卢布,用来一点一点地归还她妹妹寄给她的那笔钱。从这时候起,玛妮亚的财产才由零开始增加。
  一年以后,玛妮雅由华沙向布罗妮亚写信,决定去巴黎继续求学。
  知识点:巴黎
  巴黎,法国首都,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是巴黎城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巴黎是法国教育事业的中心,著名的索尔本大学(现为巴黎第一大学)就坐落于此。
  居里夫人名言:
  人必得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

第二章  巴黎岁月(1)
进入索尔本大学
  玛妮亚刚刚在那浓烟弥漫的巴黎火车站下了火车,那种惯有的奴隶压迫感忽然消失了,她的肩膀舒展了,心脏和肺叶都觉得舒服,呼吸到自由国度的空气,这在玛妮亚还是头一次。玛妮亚住进了布罗妮亚的家。
  因为她很兴奋,所以觉得事事无不稀奇:在行人道上逍遥散步的人们能用他们愿意用的言语说话,是稀奇事;书店能不受限制地卖世界各地的书籍,也是稀奇事;而最稀奇的,乃是那些微微斜向市中心的平直大路,从那里可以走向一所大学敞开的大门。
  这是一所多么著名的大学啊!这所最著名的大学,几世纪以前人们就把它形容为“宇宙的缩影”。她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最著名、最杰出的学校是在巴黎,它叫做索尔本!”
  这次经历简直就是一篇神话,那辆缓慢、颠簸而且寒冷的公共马车,无异于一辆魔车,正把这个可怜的金发公主由她的贫寒住处送到她梦里的宫殿去。
  这辆四轮马车走过塞纳河,周围的东西都使玛妮亚心醉:那条雾蒙蒙的河的两个支流,那些庄严而又优美的岛屿,那些古迹,那些广场……终于到了!这个女学生拿起她的皮包,提起毛料裙子的裙褶,匆忙中,她不留意撞了邻座的一个人,她羞怯地用迟疑的法国话道了歉。然后,由车顶急急走下梯级,来到街上,脸色紧张,向那座宫殿的铁栅跑去。
  这座知识殿堂,在1891年的时候,样子很特别:六年以来索尔本大学一直在改建,现在像一条正在换皮的巨蟒,并不时传来嘈杂的建筑声。这种忙乱情况,使学生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种别致的混乱。在工程进行中,学生们由一个教室移到另一个教室上课;在一些旧屋里,也不得不设了几个临时实验室。
  这个青年女子,用她一点一点积蓄起来的一点钱,取得了听课的权利:她可以由布告上的复杂时间表里列着的无数课程中,选她愿意听的课。她在那些“实验室”里有了自己的位置。那里有人领导,有人指导,她可以不必盲目摸索着运用各种仪器做简单试验了。玛妮亚现在是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的学生了。
  事实上,她已经不再名叫玛妮亚,她在入学注册单上是用法文写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基。但是因为她的同学不会说〃“斯可罗多夫斯基”这个很难说的字,而这个波兰女子又不肯让人随便叫她玛丽,她就一直很神秘地没有名字。一些年轻人在那个回音很响的走廊里,常常遇着这个女子,衣服穿得朴素寒俭,脸上神气沉静严肃,头发柔软而且光亮。他们都觉得惊讶,转过身来,彼此问着:“这是谁?”回答总是空泛的:“这是个外国人,她的名字简直没法儿念!上物理课的时候,她永远坐在第一排”。那帮年轻人都用眼睛追随她,直到她那优美的身影消失在走廊里,然后说了一句结论:“美丽的头发!”
  有很长的时候,索尔本的学生们,只认识他们这个不与人交往的同学的金色头发。
  但是此刻这位青年女子对这些青年男子毫不感兴趣,她被几个严肃的先生迷住了,他们都是“最高学府的教授”,她要夺取他们的秘密,她要从他们的身上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每次上课,玛丽总是到得很早。这个波兰女子坐在凳子上,脸上带着赞赏的微笑,她那饱满的宽宽的前额下面,极浅的灰色眼睛发出幸福的光芒。怎么会有人觉得科学枯燥无味呢?还有什么东西比支配宇宙的不变定律更醉人?还有什么东西比发现这些定律的人类智慧更神妙?与非凡的科学知识相比,小说显得多么空虚,神话显得多么缺乏想象力啊!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巴黎岁月(2)
这个青年女子的灵魂中涌现一种冲动,要向那无穷无尽的知识前进,要向无尽的科学世界挺进!
  “我拿起太阳来,再扔出去。”听见一位安详庄严的学者说这样短短的一句话,以前那些年的挣扎和受苦都是值得的了,玛丽感到幸福极了。
  “我也要拿起太阳来,再扔出去!”这句潇洒诙谐富有深奥哲理的语言在玛丽的心中重复着一千遍一万遍,以至于鼓励着她的一生。
  巴黎穷女孩
  布罗妮亚家的一场家庭紧急会议,决定了玛丽将要搬到学校附近去住,那儿更靠近大学、实验室和图书馆。第二天早晨玛丽就开始找房,去看每一所出租的顶楼。玛丽和布罗妮亚之间,许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一种很伟大的精神:牺牲、忠诚、互助。布罗妮亚正怀着孕,身体很沉重,仍然亲自捆扎她妹妹的一点可怜的所有物,把它们堆在一辆车上,以便短途搬运。
  自从玛丽自动放弃了姐姐供给她的食宿,就不得不自己支付所有的费用。她的进款分成一小笔一小笔来支出,她有一点积蓄,她父亲给她每月寄来40卢布。在1892年,一个异国女子怎么能够一个月只用40卢布在巴黎生活呢?这只合三个法郎一天,而她必须支付自己的衣、食、住、书籍、纸墨等费用,还须缴大学学费。她有意地把分心的事都从日程中除去,不参加朋友聚会,不与别人接触。
  为了得到安静,她用15法郎租了一个住房的顶楼,像是仆人的住房。那是极小的一间屋子,斜屋有一个天窗透进光线,由此向外望,可以看见一方天空。屋里没有火,没有灯,没有水。玛丽把她所有的东西布置这个地方:一张折叠铁床,上面铺着她由波兰带来的褥子;一个火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