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是马车太快了的缘故,安妮和她的弟弟还没有仔细地看完路上的景物,他们的马车已经到了火车站,其实他们都不知道,他们的目的地是去往一个救济院,一个很是破旧而且贫穷的救济院。
  火车到站了,他们到达了救济院。
  这个救济院其实是一个收容所,所有的无家可归的人都被拥挤到了这里。安妮恐怖极了,她没有得到过片刻的休息,也从来没有安稳松懈地睡过,总是担心一旦睡着了,恐怖的事情就会乘虚而入,死神就会不声不响地夺走吉米。
  在救济院的日子虽然是很苦,但也是很快乐的,他们姐弟不用忍受分离之苦,而且,在那里的职员也都很善待他们,没有人欺负他们,也没有人藐视他们。但最为难过的事情还是来临了,吉米的病情继续恶化,终于,他还是走了,在安妮还在睡着的时候。等到安妮醒来的时候,身边已经没有了吉米。她发疯似地寻找还是没有找到。在这个世界上,安妮又成了孤单的一个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海伦的内心世界(2)
随着渐渐长大,她想上学了,她迫切地想离开这里。有天,一位盲人朋友告诉她关于了盲人学校的事情,使她的这个梦想又开始燃烧了起来了,她开始变得执著起来。
  1888年,她终于等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政府官员们视察了这个救济院,安妮在朋友的指点下找到了这个巡视团的团长。在他的帮助下,安妮得到了一个去伯金斯盲人学校读书的机会。命运开始有了转机了。
  1888年的10月3日,安妮坐着马车驶向伯金斯盲人学校,驶向一个新的环境,奔向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机会。
  安妮最开始是不适应的,她的言行举止都成了别的同学的嘲笑的对象,尤其是在拼写方面,经常性的错误使得老师在她的本子上画满了红线,成为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
  学校里没有人喜欢她,除了一个莫美丽老师,她开始教育安妮,安妮在她温柔的感化下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敏感的安妮在莫老师的关心下,她的心扉慢慢打开了。此后,安妮有了一个很突破性的进步。她暴躁的脾气得到了收敛,她学会了谦虚、缄默,能够压抑自己的情绪。她成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安妮,大家开始慢慢地又接受了安妮。
  后来学校假期的时候,她被安排到一个旅店做整理和清扫的工作。很快,新的安妮得到了大家的喜欢。这时候,一位房客注意了安妮,他真心同情安妮,每当看到她模糊着视线而在努力地工作的时候,他总想帮助她点什么的。
  他介绍了个医生给安妮。医生的自信的话语让安妮又重新找回了希望,接着又动了一场手术,终于安妮又重新见到了光明,她欣喜若狂。
  这是一个转机,一个转折点,或者生活可以因此而变得与众不同的,安妮很自信地想着,她又回到了正常人的生活。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等待着她。即使医生说她这样的程度属于半盲,但是对于安妮来说,这已经是很心满意足的一件事情了。
  此时再返回学校的安妮已经变得像莫美丽老师一样富有爱心了,对孩子们非常有耐心,总会很用心地去了解他们的世界。很快的,她成了老师们的一个很得力的助手。
  再后来的故事,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了。她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了南方的这个小镇上,成为了海伦最为亲密的老师。
  安妮的教学方式是宽松的,她没有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僵化的、俗套的课堂教学,而是让海伦融入自然中去,从她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教育的机会。她的教育完全是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她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激发海伦的学习热情,使海伦一直处在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在对海伦智慧启迪的同时,她还用其细腻的情感和善良的心性对海伦进行了爱的教育。在她的影响下,海伦变得热情、善良、富有爱心。在她不懈的努力下,海伦的初期教育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之后,她又陪伴并辅导海伦学完大学课程,并多次陪海伦旅行进行巡回演讲,直至终老。
  一生当中,海伦对安妮是充满感激的。
  关于三天光明的种种设想
  光明,这个词语对于海伦来说是奢侈的,但是她又是那样的渴求着光明。光明,应该是圣母微笑着的脸庞,微笑、祥和、温暖……海伦对于幸福的种种设想真实而又遥远,她对光明的设想或者正是对真善美的渴求,是一种本能的向往。

第五章  海伦的内心世界(3)
她渴望着拥有光明,哪怕只有三天时间。
  第一天,她说她的第一天要看人,看他们的善良、温厚和友谊。因为正是他们的爱,才使得她的人生充满了光彩。
  第一个要看的人是安妮·莎莉文。
  安妮·莎莉文,这是个对海伦很重要的人,她的出现对于海伦的成长是一个关键,乃至在她的一生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海伦是心怀感激的,从六岁那年一直陪伴在海伦的身旁,她要好好地看着这个人,把她的样子牢牢地记在心里,镌刻在心里。每一个表情,说话时温和的样子,海伦都要好好珍藏,仔细地记忆着。
  海伦还说,她的第一天会把她所有的朋友汇集起来,拼命地记住他们地样子,脸上的雀斑也好,嘴角的皱纹也好,把他们外在的美和他们的内在的美好的东西结合起来,铭记在心里。还有邻居老人的脸上皱巴巴的松弛皮肤,婴儿纯色透明的眼睛……留着以后好好的体味。
  还要去曾经远足的小树林,让眼睛尽情享受生命的绿色。野果子的鲜红,树叶嫩绿欲滴的样子,还有那些和海伦一样的在林间悠闲地散步的人们。在黑暗到来之前,把色彩的东西放进眼睛里,用力地记住。
  当夜色弥漫地时候,把夜色的光华也要深刻铭记,篝火的明亮和闪耀,还有夜幕下的家园。第一天的光明对于海伦来说是珍贵的,不用睡去,用每一秒的时间去记忆,只是怕时间流逝得太快。
  第二天,她说她要去看看世界的文明,在博物馆里尽情享受着数千年来古文明的沉淀。用手摸一摸放在那里的展览品,用眼睛记录人类文明的进程。还有海盗船上强壮的水手的样子……
  海伦还要在第二天的晚上去看一场真实的演出,让真实的人物和剧情在眼球中扩张、侵袭。艳丽的服饰,招摇的挂饰,还有那个名角开心演唱时嘴角的起合……她都要去记忆。
  仍然要一夜不睡觉,珍惜着每一个夜晚的时间去欣赏戏剧文学……
  第三天了,海伦设想的光明已经接近尾声了。这天,海伦将会在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城市、乡村、小径、工厂。
  结束了,夜色开始下垂了,海伦似乎没有感到丝毫的悲伤,只是一味的记录着光彩斑驳的世界。
  时间太匆忙了,但是,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设,都是不可能的,海伦永远只能在黑暗和寂寞中徘徊。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伤。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是应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啊?或者,海伦留给世人的只有两个字:珍惜!
  成长的启示:
  海伦·凯勒,这个名字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坚强的代名词,一种意志力的象征。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对待她是苛刻而严厉的,而这位女子却用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虽然我一直生活在阴暗和沉默之中,可是我不会错过了”。逝去的海伦留给我们的是她在一片黑暗中的倔强,满是生命的抗争和惊叹——
  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生命的力量;
  她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参考书目: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李汉昭译,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②《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陈炼译,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③《海伦·凯勒传》李杰,哈尔滨出版社,2005年版。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不平凡的童年(1)
来到人间
  1893年1月27日,即清朝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在中国东部沿海美丽的港城上海,在一个富有的且具有革命性的基督教家庭里,一个白净柔嫩的女孩降临人世。她,就是宋庆龄。
  宋庆龄,原名庆林,亦曾写作庆琳,昵称Rosa(罗莎)。追随孙中山革命后,曾化名中山琼英、孙琼英、宋琼英、安娜、马丹,后来也常以常林泰署名。但宋庆龄的朋友们更喜欢称她为Suzi(苏西)。她是宋耀如的第二个女儿,有一个年长她四岁的姐姐蔼龄。
  在宋庆龄出生的时候,宋耀如已经辞去专任的教职,转而从事实业,而且渐获成功。他一家住在坐落于绿色田野中的中西合璧风格的二层楼房里,在当地十分显眼。家境的殷实,使这里成为了孩子们成长的天堂。宋庆龄后来在致美国友人的信中,描述她家庭的生活状况:“我们这里的生活和你们那儿的一模一样。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欧洲式的。甚至连屋中的摆设也是欧洲式的……我们家里有许多卧室、浴室和‘盥洗室’。”
  宋庆龄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就是在这片乐土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儿童及少年时代的宋庆龄,在她接触到的社会生活中也看到了穷人,看到了不平等,看到了外国人的专横跋扈。从父亲那里,她还知道了外国列强对祖国的欺凌……并引起她的深思。
  对于儿女们来说,父亲宋耀如是慈父,母亲倪珪贞是严母,但他们教育孩子们的观点却是一致的———他们反对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对他们影响是如此之深,使他们认为孩子们长大后必须为社会服务。母亲还教育女孩子“身为女人不应妨碍自己成为祖国有成就、有作为的公民”,为此,他们必须具备为社会服务的知识。
  宋庆龄在11岁进入中西女塾(外国教会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收费女子学校)进行学习。此前,在家里跟随由父亲请来的美国女教师学习英文和拉丁文,又向另一位中国教师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宋庆龄从小勤奋,好学深思。中学时代的宋庆龄,对许多事情更是勤于思考。中西女塾经常举行关于宗教问题的讨论会,宋庆龄是热心的参加者,有时她会大胆地提出问题。
  在一次妹妹美龄也参加的讨论会后,美龄愤怒地责问庆龄:“你为什么向李牧师提问?难道你不忠实于信仰?”到美国留学以后,宋庆龄的独立思考,更多地表现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注和如何为祖国服务方面。
  知识点:基督教
  基督教,或称基督宗教,是指所有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教会。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景教,与佛教、*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在历史进程中分化为许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別。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
  快乐的大家庭
  宋庆龄是在一个充满浓郁的宗教气氛而快乐的大家庭中成长的。父母养育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宋庆龄排行第二,她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三个弟弟。八口之家雇请了一位劳动妇女———“阿妈”操持家务。
  父亲乐天慈爱。工作之余,他不时会和孩子们在林间草地游戏耍笑,教给他们一些生物和农作知识;也容许孩子们在田间小道上追逐嬉闹,*捕虫,让孩子们的个性自由发展。母亲则较为严厉,她经常要求孩子们以宗教戒律自省,教育他们要待人有礼貌、有爱心,生活要节俭等等。父母亲还用自己的行为作榜样———乐于周济穷人,热心赞助学校和教堂公益事务等等,教育孩子要“行善、敬人”。总之,他们要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文化,能自立,品德良好且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不平凡的童年(2)
为此,母亲甚至采取严格教育手段,在大女儿5岁的时候,就把她送到教会开办的寄宿学校去读书,锻炼她的自立能力,并使她成为弟妹的榜样。及至孩子十四五岁时,都无一例外地送到美国去留学。这样的家庭在20世纪初的中国是极为罕见的。
  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刻,莫过于晚饭后围坐在一起,听父亲讲述他青少年时代传奇而坎坷的经历,讲述异域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父亲的坚忍耐劳勇敢开拓使孩子们肃然起敬,那一个个陌生的国度更是使他们神往。父亲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的帮助,是孩子们最早的爱国主义的启蒙;而父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进取精神,对孩子们性格的形成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很多时候,在母亲的钢琴伴奏下,父亲会用他浑厚的男低音,教孩子们唱美国民歌和通俗歌曲,母亲也常会和孩子们一起唱宗教的赞美诗,家里一派欢乐温馨。
  宋庆龄深爱自己的双亲,听从他们的教导。在少年时代,她就知道父亲在秘密进行着一些危险而正义的工作,尽管她当时并不理解这些事情的全部意义,但她了解和相信自己的父亲。她也知道父亲有一个被清政府通缉的好友——孙中山。
  父亲宋耀如的言行,无疑给了宋庆龄最早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追求*共和的思想启蒙。后来,他又亲自把宋庆龄推荐给孙中山当助手和秘书,使宋庆龄踏上了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的道路。他无疑是宋庆龄参加革命的第一位导师。
  知识点:孙中山
  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1925),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
  他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曾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缔造者。
  过人的品行
  宋庆龄从小就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孩子。一次小妹美龄在路边玩耍,西式的衣裙随着她的跳蹦而飘舞,几个顽皮的男孩扯着嗓子喊:“小洋人,小洋人!”活泼爱动、伶牙俐齿的美龄不甘示弱地回敬说:“你们说,谁是小洋人?”小男孩说:“就是你,就是你,”边叫边拣着石子向她扔来,美龄也不是吃亏的女孩,拣起石头和他们对扔起来。正在这时,庆龄走过来,站在他们中间,说:“都不许扔了,这是野蛮行为。”
  回到家里,美龄又唱又跳,把刚才的事完全抛到了脑后,庆龄却怎么也忘不了“小洋人”那刺耳的声音。到了晚上,她问父亲“为什么有人叫我们‘小洋人’?”父亲心里一沉,停了好一会儿,语重心长地告诫孩子们:“爸爸对你们的教育也许有欠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许有点洋,但我们不是洋人,你们也绝不可做小洋人。”
  “我们是中国人,是真正热爱祖国的中国人。”父亲那凝重的声音,常常深刻地印在庆龄的心里。从这天起,庆龄没有一天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经常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这样对人对已都有好处。宋庆龄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从小就以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最喜欢到那位叔叔家去了,因为叔叔家养着一只鸽子,长着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极了!叔叔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小庆龄想到这些心里就高兴,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间里,把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