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成功没有榜样-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破了曾在科学界认为不可动摇的宇称守恒定律。为此,他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费米对杨振宁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他说:“杨振宁是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中国古代学者们孜孜以求的态度,在他身上得以充分展现。我本人深以能结识他为荣,若说他是我的学生,实在愧不敢当。”
1981年7月,杨振宁在中国科技大学讲学时说,他当初经过痛苦的思想煎熬,毅然改变主攻方向,是他走向成功的转折点。
继杨振宁、李政道荣获诺贝尔奖以后,丁肇中、李远哲这两位杰出的华裔科学家也荣膺这一奖项。1997年10月15日,朱棣文又成为第五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与杨振宁不同的是,朱棣文是以实验物理而主攻方向。早先,朱棣文是在他的导师尤金·科明斯的影响下,对实验物理发生了浓厚兴趣。他逐渐意识到,实验室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场所,在那里的每一分钟对自己都是一种享受。
朱棣文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十几个小时,节假日也不休息,他的实验技巧日益娴熟,过去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实验,后来最少只要几天或几个星期就能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实验,他则经常能取得成功。除了精于实验外,朱棣文还是制造精巧实验装置的专家,同时也是第一流的工程师。 。。
3。4适合的才是最好的(2)
朱棣文是作为激光冷却原子法的发明者而获诺贝尔奖的。他用激光束从六个方向照射原子,使原子由大于超音速的运动速度,减慢至如小虫蠕动。这一设想早在1975年就有人提出来了,朱棣文1987年才进入这个领域,但他用一系列难度极高的实验,后来居上,实现了人们研究悬浮在空间近乎不动的原子的愿望。
杨振宁与朱棣文,一个做精深的“猜想”,一个做复杂的“证明”。一个在方程式里找到乐趣,一个则在实验室里享受人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竭尽全力实现目标,是他们获得巨大成功的共通之处。
古人云“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那些什么都想要的人,往往什么都不会得到。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现在就用你的大智慧,迈出这至为关键的一步吧。
请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做最好的自己
从前有一个十几岁的“问题少年”,他不服从师长的管教,说谎、盗窃、赌博无所不为。最后,他的母亲一再恳求他加以改正,他才决定痛改前非。但是,已经养成的坏毛病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他不断与自己进行斗争,然而一而再地失败。一天,当他犯了错,又在充满悔恨地自责时,恍惚中似乎听到两个人在谈话,其中一个声音说:“振作起来读书!”
于是,他下意识地拿起身边的一本书,打开读道:“让我们诚实地行事,并且始终如一,而不是在*和醉酒中,不是在禁闭和恣意胡为中,也不是在争吵和嫉妒中行事。”这句话对这个少年产生了深深的触动,他的心平静下来。此后,他每天都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最后,他克服了自己的所有恶习,成了一个博学而仁慈的智者。当他向他的崇拜者们布道的时候,他大胆揭露从前的自己,这对一些自认为无可救药的人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给了他们无限的希望。
他的名字是奥古斯丁,早期基督教会的领袖,名著《忏悔录》的作者。后人习惯在他的名字前加一个“圣”字,以表达对他的敬仰。
每一个人刚生下来,其实就像一张白纸,被后来的生活加上了各种颜色和线条,从而构成自己的人生。不管你的人生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你是天才也好,凡人也罢,只要决心让自己做到最好,并立即付诸行动,你就能拥有光明的未来。从哲学巨匠伏尔泰超凡脱俗的人生历程中,我们或许能更好地领悟这一点。
怕砸饭碗的天才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法律公证人,酷爱文学。伏尔泰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很早就迷上了文学。
伏尔泰以早慧著称,他3 岁时的一天,父亲从外面回来,发现小伏尔泰正手舞足蹈地讲故事,时而得意,时而严肃,表情丰富多变。父亲觉得好奇又好笑,于是就躲在他背后,偷偷地看他表演。过了一会儿,父亲隐约记得伏尔泰讲的故事是《拉封丹寓言》上的。于是父亲悄悄翻开这本书,经过核对,他惊讶地发现,儿子讲的与《拉封丹寓言》中的故事一字不差,这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除了博闻强记外,伏尔泰的文学天赋也是很惊人的。他的作品语言尖刻,笔调幽默,让人在笑中受到震撼。伏尔泰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人们称赞他,说他的思维之敏捷和语言之炽热,有如闪电和天火。尽管他因对当权者冷嘲热讽而两度入狱,他的书也一度被列为禁书,但他仍然不失为一名多产的文学家,而且部部作品都堪称经典之作。
伏尔泰对于自己的作品总是精益求精,力图用最优美的文笔,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思想。从下面这件事情中,完全能够表现他的这一特点。
一次,伏尔泰创作了一部悲剧,名叫《查伊尔》。完稿后,伏尔泰本人对这一剧作并不满意,因此反复加以精心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演员们对此非常厌烦,因为剧本每修改一次,他们都要耗费许多精力和时间,重新排练一次。
最后,该剧主演杜孚林对伏尔泰很不满,拒绝接受伏尔泰修改后的剧本,甚至拒绝和他见面。这下伏尔泰为难了,他亲自来到杜孚林的住所,把稿子塞进他的信箱里,然而杜孚林仍然将改稿扔到了一边。
伏尔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听说杜孚林要举行一次私人宴会,于是特意买了礼物,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在客人们的注目下,杜孚林让人把礼盒打开,结果包括杜孚林在内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原来礼盒内除了礼物——一个大馅饼和12只山鹑外,还塞满了伏尔泰修改的稿子。
后来,杜孚林质问伏尔泰:“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伏尔泰答道:“我也没有办法,不做到最好,我的饭碗就要砸了!”
杜孚林无可奈何,只好按照伏尔泰的改稿进行排练。被修改了多遍的《查伊尔》公演后,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许多戏剧评论家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成功者的共通之处。试想,伏尔泰若不是事事做到最好的话,世界上或许会多一个平庸的剧作家,而少一个卓越的文化巨人。聪明卓绝如伏尔泰,尚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怎能不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呢?
4。1好心态的力量(1)
有一个随军的年轻女人,名叫塞尔玛,她陪丈夫驻在沙漠深处的陆军基地里。他的丈夫到沙漠搞演习去了,把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铁皮房子里。天气很热,日子也很寂寞——她的身边只有不会说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塞尔玛很难过,于是写信给父母,说要回家。她父亲的回信只有短短的两行: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泥土,另一个人却看到了星星。塞尔玛读了这两行信,非常惭愧,她决定接受父亲的教诲,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与当地人交朋友,发现他们出人意料地热情,还送给她当地的很多特产。塞尔玛研究了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了解了土拨鼠的生活习性。她发现沙漠的日落很美,而在黄昏时分在沙漠散步时,她常常能捡到海螺壳,那是几万年前留下来的东西。不久她发现:原来感到难以忍受的一切,竟让她如此留连忘返。
沙漠没有改变,周围的人也没有改变,是塞尔玛自己的心态变了。她在沙漠里发现了无穷的快乐,还写了一本名为《快乐的城堡》的书,叙述她的快乐和转变过程。
这个故事是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在他的课堂上讲的,为的是让那些终日愁眉不展的学员们也能从自己给自己设的牢房里看出去,看到漫天的星星。
诺曼?洛布森兹说:同样是半杯水,一个乐观的人很可能说它是“半满”的,一个悲观的人则可能说它是“半空”的。其实杯子是一样的杯子,水是一样的水,只是心态的不同,造成了这一差异。
心态究竟对一个人的成功有怎样的影响?我们还是从一个伟人鲜为人知的一面中,去寻觅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爱迪生的好心态
托马斯·爱迪生,享誉世界的大发明家,一生做出2000多项重要发明,其中包括1877年发明的留声机、1879年发明的白炽灯以及1910年发明的有声电影等等。虽然爱迪生是“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但他经历的失败比谁都多。但在爱迪生的身上,人们很少发现沮丧、悲伤等不好的情绪。对于一般人趋之若鹜的名利,他也很少放在心上。因此,爱迪生的成功,得益于他乐观向上的精神,得益于他的好心态。
爱迪生热爱自己的工作,通常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他有一句著名的论断:“睡眠有如药物,一次服用太多,头脑就不清醒。”在美国新泽西州爱迪生实验室里,他喜欢踱来踱去地思考问题,经常示人的形象是头发蓬乱,发皱的衣服上满是污痕,偶尔还有被化学品烧破的洞,完全看不出一个世界伟人应有的派头。爱迪生对工作的疯狂劲头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几年,甚至在八十高龄,他还开始接触植物学,寻找从植物中提炼橡胶的方法。在与助手们试验了万种植物之后,爱迪生终于研究出从紫菀科植物中提炼大量胶汁的方法。
爱迪生从来不会在失败面前低头,说到这一点,人们往往会想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当年,爱迪生在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之后,仍没有找到合适的灯丝。他告诉气馁的助手说:“我们并没有失败。至少我们知道有1000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有了这些经验,就容易找到可行的方法。”后来,他开始用朋友衣服上的棉线做实验,让灯泡持续亮了45小时,这已经是一项创纪录的发明。爱迪生仍不满足,他理想中的灯泡应该能亮1000个小时!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实验,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竹丝灯泡,连续亮了1200个小时!1906年,爱迪生又改进了钨丝灯泡,一直沿用至今。
4。1好心态的力量(2)
在爱迪生2000多项发明专利中,有不少随着新技术的诞生而失去了意义,他的第一件专利品就是如此。这第一件专利品,是一种用来对低级铁矿做磁性分离的机器,但不久后,人们就开发出蕴藏量丰富的高级铁矿,这项发明便没用了。对此,他的家人和助手都为他叫屈,爱迪生本人则坦然接受。
爱迪生也坦然接受灾难。1914年,爱迪生实验室发生了火灾,他一生的许多成果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损失超过200万美元。在熊熊烈火中,爱迪生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中发疯似地寻找爱迪生,害怕父亲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但查里斯发现爱迪生的时候,老发明家正异常平静地观望着蔓延的大火,一缕白发在寒风中飘动。见到查里斯,他带有戏谑意味地说:“查里斯,快去喊你母亲来,她这辈子恐怕都很难见到这样的场面。”第二天早上,面对一片废墟,爱迪生说:“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开始了。”火灾过后不久,爱迪生就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发明——留声机。
据查里斯说,在父亲所有的发明中,留声机是他最满意的。爱迪生喜欢音乐,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他12岁时因偷偷做实验引起爆炸事故而被人打聋了右耳。留声机发明以后,爱迪生也只能用牙齿叼着铅笔,把铅笔的另一端搭在留声机的匣子上,才能听得清音乐。
对于耳聋这件事,爱迪生不以为意,他说:“我从12岁起就没听见过鸟叫,但是耳聋对我是福而不是祸。”他认为耳聋使他能更加专心致志,免得在闲聊中浪费时间。有人问爱迪生,你为什么不为自己发明助听器?他反问道:“你在过去24小时听到的声音,又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
爱迪生从来不慕虚名。有一次,一位要人问他是否获得过许多奖项,他答是的,家里有两瓶酒,是太太奖赏的。
同样,金钱在他眼里也和金属一样,只是一种有用的物质而已。有一次,爱迪生对一部矿石压碎机的运转情形很不满意,吩咐工人提高速度。工人回答:“我不敢,这会毁坏机器的。”爱迪生转身问工头:“这部机器多少钱?”“两万五。”“我们银行存款有这么多吗?应该有吧?那就把速度再加快一级。”结果,这部价值不菲的矿石压碎机在那一天“寿终正寝”。爱迪生则将机器制造者所定的动力极限提高了40%,造出了更为完美的机器。
1931年10月18日,85岁高龄的爱迪生与世长辞。举行葬礼这一天,美国当局为了向他致哀,原本预备将全国的电切断一分钟,但考虑这样做代价太大,而且可能发生危险,因此只熄灭了部分电灯,在黑暗中缅怀逝去的伟人。
海伦·凯勒说:面朝太阳的时候,就看不见影子。爱迪生用自己的无穷智慧和高尚情操,在人间点亮了一盏盏不灭的明灯。但一般人只看到他的智慧,却看不到他的情操。其实,很难说这两者中谁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一个始终向往光明的人,不会让负面情绪长久占据自己的心灵,因为他懂得好心态的力量。
4。2做情绪的主人(1)
《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英国著名作家笛福曾说过,不管是在最快乐、最惬意的时候,还是在最忧愁、最恼火的时候,理性是用以镇住各种坏脾气的唯一要素。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刚拓展自己的事业,在全美各地巡回演讲的时候,纽约《太阳报》的一位记者在报上撰文抨击卡耐基和他的工作。年轻气盛的卡耐基怒不可遏,他认为这个记者在刻意扭曲事实,侮辱了他的人格和理想。于是,他打电话给《太阳报》的负责人,要求刊登澄清真相的声明。卡耐基当时就一个念头,要让犯错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几年以后,当卡耐基的事业越做越大的时候,他开始为自己当初的幼稚行为感到羞愧。他体会到,自己当时气冲冲地要求澄清事实,但实际上,那份报纸的读者,10个人里面或许只有1个人会看到那篇文章,看到那篇文章的人里,有一半的人会把它当成小事一桩,而真正注意到那篇文章的人中,又有一半的人会在几个星期后彻底忘了这件事。这样来看,这篇文章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实在微乎其微。那么,澄清真相又有什么用呢?
从这件事情上,卡耐基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要记住:‘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再为小事烦恼。’
卡耐基最崇拜的一位伟人是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方面,林肯具有一种极为难得的理性态度,曾给包括卡耐基在内的很多人以极大的启发。
无可挑剔的林肯
让我们看看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履历:
9岁——母亲去世;22岁——经商失败;23岁——角逐州议员落选,同年失业;23岁——向朋友借钱经商,不到一年企业倒闭;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这次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