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谁来拯救美国-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1997年1月份,索罗斯基金联合其他国际对冲基金开始发动起了亚洲战争。他们在一开始就是大肆抛售泰铢,使泰铢汇率直线下跌。随后,泰国央行入市干预,动用约120亿美元吸纳泰铢。同时,泰国政府还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并大幅提高了息率,试图三管齐下,保持泰铢汇率的稳定。
  不过这种稳定保持的时间很短。1997年5月的时候,出现了大量资金流出泰国的情况,迫使泰国政府不得不实施资本控制,但明显地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态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牛市:天使与魔鬼(4)
到了6月份的时候,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再度向泰铢发起了致命冲击。此时的泰国央行已无招架之力,仅有的300亿美元外汇储备已经耗尽。就在6月30日,泰国总理还在电视上向外界保证:“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然而仅仅两天后,泰国央行即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随之一路下泄。而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除了辞职,也别无他为了。当年的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陷入崩溃。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对冲基金还对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发起了冲击,最后包括新加坡元在内的东南亚货币无一幸免,皆告失守。而已经尝味无数的基金经理们,胃口也似乎越来越大。
  他们将贪婪的目光转向了中国香港,以及其身后的中国大陆。
  据前文那位琼斯透露说,对冲基金们当时认为,“虽然香港基本面当时没有泰国那么糟糕,但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已经不少”。更令他们眼馋的,是他们所妄想的人民币。
  事实上,1998年前的几年中,香港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隐现泡沫,加上长期实际利率为负,导致房地产投机盛行。其中,恒指在1997年上半年由12000多点升至16800多点,而在7月,恒指更是在一个月内,11次创历史新高,香港出现了“全民皆股”的狂热。
  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不会看不到这些。他们不看好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住联系汇率制度,并据此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将会挺不过去,港币在未来必将贬值。
  随后,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币长达十几个月的持续进攻。宏观对冲基金在汇市、股市、期市联动造市,全方位发动了对于港元的立体式袭击。做法是: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并于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在1998年1月和6月,对冲基金们趁印尼盾和日元暴跌时,又分别沽售港元,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抵抗下,前几次进攻均未摧毁港元。
  不过,进入1998年8月后,情势似乎要发生某种转变,外汇市场对港币的炒卖气氛积聚,各种谣言四起,市场信心岌岌可危。
  到了8月5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发起了对港元的第四次冲击。5日至7日,对冲基金抛售的港元高达460亿,香港金管局奋起抗击,动用外汇储备接下240亿港元,其他银行也接下46亿港元,金管局还将接下的港币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缓解同业拆息率飙升,保持了港元及利率稳定。
  最初几日,对冲基金在汇市上未曾得手。据测算,防守战的头两天,金管局承接了约300亿至400亿港元,远远超过当年财政年度预计的214亿港元财政赤字,而对冲基金抛出的港元,也接近头一年10月冲击港元时的规模。
  但在股市上,对冲基金还是尝到了甜头。由于投资者忧虑港元继续受冲击,港元拆息扶摇直升,加上已公布中期业绩的蓝筹股公司表现不佳,恒生指数当年8月6日一开市就下跌近100点,随后一路走低以全日最低位7254点收市,下挫212点,跌幅近3%。随后的8月10日至13日这四天,对冲基金除了继续在汇市冲击港元外,同时又大肆沽空期指,抛出股票,借市场恐慌之际从资本市场牟取暴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牛市:天使与魔鬼(5)
不久,恒指跌破了7000点大关,至8月13日进一步跌到6600点,大量沽空期指合约的对冲基金斩获不少。
  面对此种危险局面,已经回归中国的香港特区政府表面看起来疲于应付,实地里正在计划着一场大反击之战。
  围绕这一计划的,就是全体香港人多年辛勤劳作积攒下的家产——960亿美元的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考虑到这笔钱是被看作保住香港经济的最后屏障,香港特区政府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反复衡量。
  最后的反击选在了1998年8月14日。那一天是周五,而股市在本周已连泻到了6500点,处于近5年来的历史新低,市场极度沉闷,信心处在危险点的边缘。
  这天一大早,股市开市前半小时,时任香港证监会主席的梁定邦接到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的郑重通知:为捍卫联系汇率,打击国际炒家,港府决定对股、期两市进行干预。此后港府召集香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紧急会议,就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取得了一致意见。
  似乎是天意要迷惑金融玩家们。当天上午,港股依然保持着低迷态势,到了午间,“政府外汇基金将入市”的消息开始进入市场。下午,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亲自坐镇指挥,港府正式打响了干预股、期两市的反击之战。
  毫不犹豫,在恒指跌到6500点的瞬间,特区政府持巨额资金果断入市,通过中银等三家券商,不问价格地吸纳大蓝筹和期货。
  特区政府的此种做法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恒指当天即上升了564点,升幅达%,为当年的第二大涨幅,成交额高达85亿港元,大大超过平时30亿至50亿港元水平。与此同时,金管局大幅提高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使得对冲基金无法短期融资补*液。当日,外界估计香港特区政府动用的资金至少超过40亿港元。
  接下来的3天时间,是休市安排。等到再开市时,美国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汇率在日本政府可能干预的情况下逐步趋稳,亚洲股市也因此开始反弹。随后,在诸多外围利好因素刺激下,香港股市展开强劲反弹,港元汇率恢复稳定。据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在当年8月14日至28日的两周内,特区政府吸纳的股票约有1200亿港元,相当于当时整个市场7%的市值,这些股票后来全部交由香港特区政府的“盈富基金”管理。
  尽管后来有外界批评香港特区政府“破坏了自由市场原则”,但结果确是给了对冲基金当头棒喝。事后证明,正是这种关键时间点上的果断,不仅挽救了港币,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止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时隔多年后,前文那位叫做琼斯的人在谈论其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因港府出手干预而泡汤的那段经历时,也表示出了相当的敬佩:“在市场信心面临全面崩溃的时候,政府的干预提振了市场信心,避免更大危机的发生,也使得市场免于最终的崩溃。”
  至此,曾一度将贪婪之口朝向人民币的对冲基金,也不得不全盘下线,偃旗息鼓了。
  3.片断三:抖起次贷的幽灵
  2007年11月26日,媒体上发布了一个消息,在美国资本市场、甚至是整个欧美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大意就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之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名叫拉德的对冲基金经理通过做空美国次级住房贷款,取得了巨额回报。消息中还透露,此人甚至预测说,他的下个做空目标将是美国的商业房地产证券,因为他预计美国将出现经济大萧条。
  无独有偶,2008年年初,有一个和美国即将御任的现任财长同姓的基金经理保尔森,最终以35亿美元的2007年年度大红包荣登“华尔街历史上年收入最高的投资经理”宝座。而他赚钱的市场同样是让大投行们亏损的美国次贷市场。
  据披露,保尔森基金是个典型的对冲基金,是2007年做空次贷最大的赢家。在令人恐慌的次贷危机里,保尔森的对冲基金究竟是如何淘金的呢?
  21世纪最初的几年,美国股市的大盘一路不景气,绝大多数普通基金基本上都随大盘走,表现不太理想。于是,向来追求新鲜高利刺激的对冲基金便在华尔街涌动起来。而“贷杠”则提供了新型对冲基金的筹码。对冲基金从大银行那里借来资本,华尔街则提供买卖债券和后勤办公室等服务。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武装了银行贷款的对冲基金反过来把大量的金钱再以佣金的形式反馈给了华尔街。
  只是,受到高利诱惑的对冲基金管理者似乎已经进入了忘我的状态。由于利益驱使,基金经理往往过度利用杠杆,下大赌注,一旦赢了,一年的红包够一辈子,就像上面那个保尔森。但要是输了,这些经理们也多会拍拍屁股走人,因为输掉的是投资者的钱而已。正是存在着这种投机和疯狂,这类基金往往和大势做反向,因为只有做反向时,才能在大势翻转时赚大钱,上面的保尔森基金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早在2005年,保尔森便意识到抵押贷款类投资产品的价值可能下跌,并于2006年筹集了10亿美元,投资于次贷市场。截至2007年底,他所管理的基金从最初的60亿美元狂涨至280亿美元,让总部位于纽约的Paulson & Co公司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保尔森本人因而也在这年底获得了37亿美元的年薪。
  另据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Alpha披露,收入最高的前50名对冲基金经理2007年共赚了290亿美元。其中就有“金融大鳄”之称的乔治·索罗斯,后来他也被披露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大赚了一笔。2007年他在做空次贷类证券中盈利了29亿美元,而他的量子基金当年的投资回报率超过30%。
  不过,面对当时已经利剑悬头的华尔街,BBC对上述现象的评论依然是:成功的对冲基金都是由聪明能干、不墨守成规的经纪人管理的。
  此时的华尔街,甚至整个欧美资本市场,显然仍在奉行着高歌吟诵的调子。
  
  

二、“次贷危机”是个什么危机(1)

  对于美利坚人来说,“危机”一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似乎也往往相信自己就是为了克服各类危机而生的。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是由自己的所谓创新而引发的危机。对于当前来说,如果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结果,那么,美国的次贷危机无疑就是诱因了。
  1.曾引以为豪的“居者有其屋”
  未正式展开前,有必要就前文的“专业性内容”做些补充。特别是所谓的“次贷”。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就可能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等危机性局面。
  所以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有称为次债危机。在美国,次贷原本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引起当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也正是由此而起。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和次级债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一是个人信用记录比较差,信用评级得分比较低。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FICO)将个人信用评级分为五等:优(750~850分),良(660~749分),一般(620~659分),差(350~619分),不确定(350分以下)。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信用评分多在620分以下,除非个人可支付高比例的首付款,否则根本不符合常规抵押贷款的借贷条件。
  二是贷款房产价值比和月供收入比较高。美国的常规抵押贷款与房产价值比(LTV)多为80%,借款人月还贷额与收入之比在30%左右。而次级贷款的LTV平均在84%,有的超过90%,甚至100%。这意味着借款人的首付款不足20%,甚至是零首付。由此就失去了银行与借款人共担风险的基本保障,而其潜在的风险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是少数族群占比高,且多为可调利率,或只支付利息和无收入证明文件贷款。据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协会的调查表明: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是拉美移民,53%是美籍非洲人。这些少数种族的居民基本没有信用史料,也无收入证明文件。再加上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90%左右是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30%左右是每月只付利息,最后一次性支付的大额抵押贷款或重新融资,所以这类抵押贷款开始还贷款虽然负担较轻、很诱人,但积累债务负担较重,特别是当利率走高、房价下跌时,重新融资只能是使还贷负担不断加剧。
  四是拖欠率和取消抵押赎回权比率较高。在美国,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比较大,违约风险是优级住房贷款的7倍,因此,次级贷款的利率比优级住房抵押贷款高出350个基点,且80%左右为可调整利率。当贷款利率不断下调时,可以减轻借款人的还贷负担;但是当贷款利率不断向上调时,借款人债务负担随着利率上调而加重,导致拖欠和取得抵押赎回权的风险越发加剧。所以到了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拖欠率(拖欠30天)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比率分别高达和4%,远远高于优级抵押贷款的拖欠率和的取消抵押赎回权比率。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次贷危机”是个什么危机(2)
与此同时,美国次级债的产生源渊甚久,更与美国人所倡导的负债消费模式紧密相关。
  如同前文所述,经历过“罗斯福新政”、获取二战意外之利的美国,维持了一段较长时间的经济繁荣后,资本市场牢牢地占据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而到了1977年,又一成果曾令美国人无比骄傲。就这一年,多数美国家庭都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愿望。于是,美国政府此时的政策导向,开始向少数种族与低收入家庭倾斜。1978年,美国政府出台了《1978年平等信贷机会法(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要求贷款机构不能因借款人种族、肤色、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原国籍和身份差异等而有任何信贷歧视。
  时间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加之人口增长和失业率下降,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也一片繁荣,房价持续走高。与此同时,美联储多次下调基准利率,使住房贷款利率屡创历史新低。这一期间,30年固定利率从1990年降至2003年的。而实际财富的增加又为房屋所有者变现房产或重新融资和扩大当期消费提供了可能。同时,低利率的实行更刺激了居民的重新融资,希望以房产作为“现金奶牛”从中获得更多的消费信贷。
  于是,被美国人视为“现金奶牛”的房地产,就像一台巨大的鼓风机,不断地把金融泡沫吹向空前的繁荣。
  只是,泡沫终究还是泡沫,尽管很好看,但吹得越大也就越不稳定可靠了。2005年四季度后,美国的住房市场开始出现了低迷,新开量、新建房和存量房的销售量均呈下降趋势,房价也随之走低。虽然美国经济决策部门有不少人认为,这种变化只是住宅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但美国经济的整体表现,依然让银行和金融业者感到了某种不祥之意。这种不祥之意,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