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战国时代-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争,整个欧洲这仗打完之后,所有的结果都出现了,欧洲才发现它们上了一大当。     人都是吃一堑长一智,国家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到今天,法国、德国坚决不让美国再打伊拉克这一仗,因为它们很清楚,这一仗打的是伊拉克,削弱的却是欧盟,特别是以法、德为首的也就是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老欧洲的利益进一步削弱。法德自知目前从军事实力上无法跟美国抗衡,在军事力量上能跟美国抗衡的只有俄罗斯。而俄罗斯发现上次在科索沃你已经给我一棍子,这次不联手,我在伊拉克的利益也不保,正是由于担心自身的利益被进一步削弱,迫使法、德、俄自动地形成一个轴心,这是倒萨战争逼出来的情况。为什么?因为,单独拎出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跟美、英联盟抗衡。那就只能联手,其实即使这三个国家加起来也未必能抗衡。  李晓宁:俄罗斯尽力在恢复昔日的控制半径,虽然它已经丧失了很多原来的利益。做这件事首先要与法、德修好。  乔良: 这就是利益的变化,在科索沃战争的时候,欧洲人对前苏联有可能复辟,独联体再次转化为前苏联,表示担心,所以急于让欧盟东扩,北约东扩,使欧洲尽早成为一个整体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欧洲这么干时,并未意识到英美此时已与它们的利益不一致,一个统一的甚至可能是强大的欧洲的出现,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更会使英国在欧洲的地位边缘化。因为一个统一的欧洲必然会以大陆国家而不会以某个岛国为中心,说白了就是必定会以德法为轴心,这肯定是美英都不愿看到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好几场表面上打击某个小国,实际打击的是欧盟和欧元的战争的深层动因。所以,我们不能被表面上的东西所迷惑,什么民主国家间不打仗,人权高于主权,这些更多的是口号。实际上,隐藏在底下的东西完全不是这样,我认为这底下更多的东西是,各国都在各打各的算盘,也就是第一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我们在分析这些现象的时候,可以考虑某些规则的东西,原则的东西,表面化的东西,我们可以去谈论它们,但切不可把这些当做事物的实质,实质是什么呢?是谁先意识到国家利益,谁下先手棋,谁后意识到国家利益,谁必然走后手棋,执黑先行,执白后行,上来就得吃四个子的亏空。我所说的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李晓宁:它们的道理是这样的。不是所谓的人权高于主权。那是幌子,是口号。实际强调的是联盟的一致利益高于个别国家的主权。但对于美国来说,美国国家利益与价值观高于其他国家主权。    乔良:在这些不能或不便明白示人的目标之上,覆盖着的是一面在基督教世界共同的价值观上达成的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帜,这一点我们都看到了。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这些全是虚伪或是霸道。这当然可能是欧洲民众支持发动科索沃战争的一个动因,但普通民众很难看穿隐在这一公开理由之下的更多不便公开的理由。比如说在打击米洛舍维奇政权,维护科索沃人的生存权利之外,是不是同时还有打击当年即将启动的欧元,铲除欧洲大陆腹心地带的最后一块红褐色土地,间接地也使俄罗斯失去重新张势时借助的一块斯拉夫民族跳板。同时还可以打通美欧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通向中亚——第二个中东——能源基地的通道等等,这些理由和深谋远虑,是永远不会有人告诉我们的。   。。

从人权战争到“先发制人”战争(2)
李晓宁: 反对得了,你就反对。反对不了,你就加入进去,成为同伙。这是一种古老的政治权谋。俄、美矛盾是长久的,不会一下解决。但是,俄罗斯会改变对立的状态,尽快加入欧洲集团。科索沃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与欧盟,双方都很别扭。虽然双方已经不提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了,但是还是处于半对立状态。后来俄国人发现没有必要这样对立下去,迅速调整了对欧盟的外交政策。科索沃战争之后,欧洲人感到军备不足严重影响欧洲的复兴。此役打得很难看。要是不请美国人来帮忙,这事情还会很麻烦。而美国人不是随便进来的。美、英借此一杠子插向中欧,企图控制塞尔维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这些原所谓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控制欧洲与俄罗斯中间地带,切断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联系。像下棋一样,这是美国人的狠招。   欧洲的合作开始像经济合作社一样,经过共同体阶段,慢慢发展到了欧洲联盟。经济上有了共同的货币,有了欧洲央行。但政治权力上还是实行轮值国主席制。轮值国主席制不便集中权力。法国德国这样的大国就想把欧盟搞成常任主席制。现在欧洲有很多人在搞欧洲立宪。  我看欧洲立宪的核心就是集中权力。实行常任主席制就是其中重要举措。随之而来的是建立统一的欧洲财政政策。现在的欧元体制,很容易受伤。有了集中的权力和统一的财政政策,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将大大加强。我之所以注意王建的评论,也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现在的欧洲还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国家联盟,还不能与美国直接抗衡。美国在倒萨战争过程中间,试图分裂欧洲。想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还有东欧,都分裂出去,不想让欧洲摆脱其控制。    美国攻打科索沃,是在欧洲打楔子,实现继续控制欧洲的目的。但也给欧洲人带来便宜,同时给俄罗斯也带来机会。开始俄罗斯认为不好,后来俄罗斯看到了重归欧洲的机会。东南欧问题解决了,省得美国进来。如果巴尔干老是火药桶,老是给美国提供插足的理由,对俄罗斯与欧洲是很不利的。   中东是战略要地。控制了中东就控制了世界的重心。以海湾国家为中心,美国在沙特、巴林、卡塔尔都有自己的军事基地。在海湾东侧,俄国和中国之间,阿富汗是非常重要的。占领阿富汗,对于美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9·11”之后,机会来了。攻击阿富汗,不会遭到国际上的反对。不由分说,马上开始阿富汗战争。  王湘穗:    我觉得当时美国这样做,是一种危机化反应,恐怖主义打上门来了,不作为就可能引发政治危机,打谁不重要,关键要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资本外流。这也是对美国经济的根本性威胁。  李晓宁:  通过阿富汗战争,美国在俄、中之间又打了一个楔子,切断了俄、中与海湾地区的陆路联系,从而遏制了俄国向南发展的趋势。这次伊拉克战争更使美国在中东控制面得到扩大。   所以在这个时候,对于大多数国家;联合国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法、德、俄这样的欧洲国家。它们强调联合国的一致性。要打咱们大伙一致同意才行,不同意就不能打。美英则认为联合国成了羁绊。从阿富汗战争开始,就甩掉联合国,直接开战。阿富汗、伊拉克,还有下一个,可能是叙利亚。一连串,不知道这个计划中间有多少个国家,才能实现其对世界的控制。   美英打阿富汗,长远来说,对我们是不利。从眼下看,没有什么害处,对解决部分###问题略有帮助。长远利益上讲,俄罗斯也是不高兴的。苏联时期为什么打阿富汗?就是认为这个地区很重要。俄罗斯一直盯着中亚这块地方,一直想南下,直达印度洋。这是老沙皇的梦想。  在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和俄罗斯之间这个地方,还是个空白点。美国把这个棋子点进去了,不由分说,很快就进去了。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被美国控制之后,不要说经济上,就是从地缘政治角度,周边国家几乎没有发展的余地。       世界上,各个实力集团所角逐的最重要的地区就是中东和中亚。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余地了。   美国人趁目前俄罗斯、中国、欧盟,还没有形成对这个地区的控制能力的时候,迅速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所谓新帝国论的核心观点,是美国的主要战争动机。它们打的旗号是“反恐战争”,“反恐”已经变质。“9·11”之后第三天,布什就在内部说:“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现在越来越清楚美国利用反恐打阿富汗、伊拉克,提出“邪恶轴心”等等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新的世界霸权。  王湘穗:    美国现在握有世界的最大话语权,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可以作为帽子扣在敌对国家的脑袋上,先妖魔化你、孤立你,再打击你。  李晓宁:布什已经讲了,不管找得着或找不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要占领伊拉克。打击伊拉克理由是次要的,美国要占领战略要地,实施全球控制是真实目的。从国际政治新角度看,这个控制一定是符合新的战略需求的,不是传统的战争模式。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控制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冷战时期美苏的做法早就破坏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超级大国总是以强大的军力干涉其控制区域的国家政治。前苏联垮台后,美国寻求更大的霸权,但事与愿违,它的败相已逐渐露出。    欧洲也好,中国也好,都不想受控制,想改变这个态势。欧盟的主导思想是什么呢?欧洲人讲欧洲没有边界,欧洲人要与中国做邻居。这个思想已经提出来了。欧洲的特点是,要在新的领域里实行欧洲价值观。而中国人讲要走出去,建立新的交易市场和规则。这就形成了新的均势。中国原来是农业国,现在要做工业国,资源不够用,市场不够用,要扩大。所以要走出去。怎么走出去?我们中国人还是希望通过结盟的方式,互惠的方式,通过贸易,慢慢实现自己的走出去战略。首先想跟欧洲结盟,不是政治结盟,是经济结盟。从经济结盟先开始,有条件的话再谈政治结盟问题。   

“9·11”改变美国 倒萨战争改变世界
倒萨战争向全世界证明,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可不是说说玩的。从此往后,国家主权失去了保障,联合国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国际间一切都看拳头大小,完全回到丛林法则上去了。就此意义上说,“9·11”改变美国,倒萨战争改变了世界。   眼下的中国刚学会从国家利益角度看问题,现在又要它在区域的框架内解决国家利益,这对中国来说,首先是观念上的一次跳跃。   王湘穗:扼要地回顾近代世界发展史,可以大致把世界秩序的主导力量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欧洲主导,不论是荷兰、西班牙、还是法国或英国;第二阶段是欧美共同主导;第三阶段是美欧主导,虽然是共同主导,但顺序变了。现在是一个新阶段,即美国想单独主导世界秩序的阶段。目前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美国选择什么战略,就可能牵动世界秩序向什么方向倾斜。美国看重主权,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受到惩罚;美国要打“人权”战争,国家主权就受到威胁;美国奉行“先发制人”战略,主权国家就失去了最后的安全保障。   “9·11”后,美国选择了“先发制人”战略,只要认为你是美国的威胁,就可以通过战争打你、废你。倒萨战争向全世界证明,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可不是说说玩的。从此往后,国家主权失去了保障,联合国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国际间一切都看拳头大小,完全回到丛林法则上去了。就此意义上说,“9·11”改变美国,倒萨战争改变了世界。  乔良:在“9·11”事件发生后,我和王湘穗写了《“9·11”后大势研判》一文,主要观点是“9·11”才是20世纪与21世纪真正的分水岭。其标志性意义是美国自第一次海湾战争到2001年9月11日之间达到它自己也达到有史以来一个国家所能到达的巅峰之后,从这一天开始,步入漫长的下滑线。当然,这一下滑过程将可能是非常漫长的,不是一下子就显露无疑,甚至在这一过程中,还可能多次出现回光返照式的高峰值现象,但这都无助于挽回一个帝国终结的命运。因为这是所有帝国的逻辑,概莫能外。任何帝国的晚期,都会由于担心帝国命运的扭转不得不趁自己实力强大时发动防患于未然的战争,其结果无一例外是加速了帝国的消亡。美国现在做的,正是这件事。“9·11”是非国家行为体——非政府组织(NGO)包括恐怖组织走上世界舞台中心的标志性事件。应对这一现象特别是对付国际恐怖势力,本来需要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合作,但急于为“9·11”复仇并希望世人迅速恢复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信心的布什政府,却一味奉行单边主义路线,把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美国打击其他国家的战略机遇。  王湘穗:美国现在找到了一顶帽子,就是“恐怖主义”,这顶帽子往谁脑袋上一扣,它就可以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了。如果这个程序合法,就拥有了向任何国家开战的理由,至少是制裁的理由。联合国是大国均势的产物,大家用这个东西相互制约。前提是对国家主权的尊重,如果主权丧失了,国家的基础就没有了,国际间和平共处也就没有了最低限度的保障。   对于美国,对于一个获得话语权的国家来讲,反恐理由的最大好处,就是有高度的选择性,充分的自由度,可以把“恐怖主义”这顶帽子用在任何一个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国家。比如说,基地组织许多人是沙特人,美国虽然也怀疑与沙特有关系,而偏偏说与塔利班有关系,把主要矛头对准阿富汗,就是要去打阿富汗。现在它认为是伊拉克支持基地组织,就打伊拉克。没有证据?你可能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也可以去打你。下一步,要打叙利亚或其他国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这是在国际关系中搞“莫须有”,这样美国人就逐步把国际关系变成了顺者昌、逆者亡的秩序。   刚才乔良谈到,谁能捕捉国家利益的最新变化,谁先占谁先得,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在技术上这点很明显,像SARS(非典)研究,谁有专利意识,谁反应快,谁就可能获得利益;在军事上,以前是大打小,强打弱,而现在是动作快的打反应慢的,强与弱主要体现在反应快慢上。在国际争端上,谁能最先认识国家利益的变化趋势,谁就能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者获得新的利益。   国家利益的观念对于中国人来讲,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但对很多国家来说已经是一个常识,像摩根索所说的,国家利益像“一颗指引方向的星星,一种思维标准,一种行动尺度”。  现在国家利益的变化在什么地方?就是乔良刚刚讲到的一句话,国家利益正在出现的区域化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跟王建的货币圈理论有关,货币圈有足够大的区域,有圈,才能够玩得起来,美元是世界货币,有个最大的圈,现在出现了第二个圈,就是欧元圈;除了这个圈还有一个隐含的圈,就是东亚圈,中国和日本这个圈,现在这个圈还是藏在美元圈的影子里,中国人并没认识到。如果认识到国家利益必然区域化,那么中国就面临一个选择,就是选择入伙或者搭伙的问题。眼下的中国刚学会从国家利益角度看问题,现在又要它在区域的框架内解决国家利益,这对中国来说,首先是观念上的一次跳跃。  李晓宁:这里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很多人都习惯将一部分已知的事实抽象成概念,并用此来推演未来的发展。用一个元,一个所谓的基础概念来推演。比如说雅尔塔体系,可以认做是一个“元”。比如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