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些“当然对”者和他们的言行难道就一无所非?那些“可恶罪”者和他们的言行难道就一无所是?这些善恶之名就如同京剧里的红白脸谱,人们往往依世俗成见,天真的认为红脸者即是忠臣,所作所为皆是〃当然对〃,白脸者即是奸臣,所作所为皆是〃可恶罪〃,以为这无庸置疑,以致若干年后觉悟时方感叹〃当年好困惑!〃鲁迅说:〃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枪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漫谈】道德和伦理价值,只是一种社会制定或认可的行为。它无非是人们所制定的一种契约,是主观任意的,而且往往因观点、立场、时空等等种种客观因素而截然不同。它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所以很难正确的判定对或错。《淮南子》中说:〃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故而道德价值往往容易被〃大伪〃所利用,成为造孽作恶的借口。
【漫谈】邓小平南巡讲话中说:“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漫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曾是一个时期媒体上的口头禅,当然是宣扬这是善行了,但益于局部为害整体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就应运而生,四处泛滥,流祸不止。后来一个时期,又有各种能人志士走红媒体,所谓思路能改革创新,行动能大刀阔斧,有能力、有魄力,开拓了能人经济。但紧接着,各地强迫农民的逼种逼养之风也随即盛行开来,结果导致了很多劳民伤财。这些现象的前后发生,难道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老子所谓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难道不应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忌戒?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注释】相生:相互产生。相成:相互形成。相形:相互对照。相倾:相互显对。相和:相互配合。相随:相互跟随。
万物生于有形,而有形又生于无形;万物存在,同时又不存在,这是因为万物在不断变动和演化,是在产生和消灭。事有难易,虚心应物,因势利导,则难亦将为易;逆性悖理,率意而为,则易亦将成为难。长和短是相形而见,高和下是相对而显,音和声是相配而和,先和后是相邻而随。这些都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一有俱有,一无俱无。美与恶、善与不善之相因,也是如此。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注释】处无为之事:处虚心应物的不造作事端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以身作则的无言教化。
圣人深明自然运化之机,知晓左右人们行为的不是对他们的说教,而是他们经常耳濡目染的景象,故而使自己的行为附合于道,循理应物,处顺应自然不任意妄为之事;则天行化,行正己正人之不言之教。使人民处于浑厚的淳朴风气之中。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名而善性存。婴儿生,无教师而能言,是因与能言者相处。所以,化世育人,上如标枝,引而不发,民如野鹿,似影随形。以致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行为端正而不知可谓善。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万物作而不辞:顺应自然,不造作事端。有:占有。恃:自恃。弗居:不自居。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大道虚无自然,清静无为,造就适宜万物生长的大环境,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妄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它有功不居,所以它的功绩不会失去。
意译
天下人若皆知某些事物可誉之为美,对另些事物认定可恶的成见也相对产生,结果将会是不美;若皆知某些行为可誉之为善,对另些行为认定不善的判属也相对形成,结果将会是不善。
所以,有和无是相互产生,难和易是相因形成,长和短是相形而见,高和下是相对而显,音和声是相配而和,先和后是相邻而随。
因此,圣人顺应自然,为无主观施为之事,行正己正人之不言之教,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妄加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他有功不居,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原三章 不尚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注释】尚:祟尚、看重。贤:贤能,贤德。尚贤:标榜贤良,崇尚有为。乱,紊乱。
不尚贤,并非是不任用贤能,而只是不标榜不宣扬而已。难得之货,是指难以得到的东西,凡指钱财金玉之类;倘若宝贵这些东西,则民众也爱其物而患其无,以至去盗。不见可欲:见,呈现、炫耀的意思;可欲,可引使欲望膨胀的东西;贪欲可抑而不可纵,不宣扬、不炫耀可引使人们欲望膨胀的东西,可使人们的心性不紊乱。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样人们就会身心健康,社会也就会安定。
【漫谈】老子重视人的天性(这种天性可谓是人类的普遍理性)之朴,强调保持这种真诚淳朴的必要性,认为祟尚贤能就类似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容易诱导人们去争逐名利,从而会扭曲、泯灭了人的天性自然。《淮南子》把这种原则解释为:〃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外与物化,而内不失其情。〃因为他怕〃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科学家李约瑟把这种行为方式解释为:〃抑制违反自然的行动。〃
【漫谈】治国之要,切莫搅扰人心、混乱人性。人心争名好胜,上尚贤贵货炫耀于前,下则趋务纷争效仿于后。人们只顾追逐这些表面的东西,争作表面文章,必定会造成:斟酌应当让位于顾虑舆论,真诚务实让位于虚假浮夸,良心的淳朴矫变为对形名的贪婪。故而得者将会骄奢淫逸、顾盼自雄,失者将会嫉妒愤恨、挺而走险。于是喜怒相疑,愚智相欺,真伪相杂,善否相非。人之淳朴的天性衰败,天下将会愈加混乱。
例如,有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九五八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也是在湖北。毛主席的一号专列停在孝感站外,他要对中央向湖北提的年产六百亿斤粮食摸个底,邀请当地的干部与农民代表上车座谈。农民代表曼桃香是个农村小姑娘,正闹感冒打喷嚏,人家怕她传染给主席,不让她进来。主席知道了即说:〃怕什么,少奇肝炎多年也没有传染给我。进来,小姑娘,请坐。〃她刚坐下,不料打了一个大喷嚏,喷得他满脸唾沫星子,在座的人都紧张起来,小姑娘也脸有惧色,他赶忙笑说:〃不要紧,我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不怕死,人家说身经百战,我也是身经百战不死,你的一个喷嚏打得死我吗?你比美帝国主义厉害?比日本侵略者厉害呀?比蒋委员长厉害吗?〃他这样一说,气氛缓和了。他又问小姑娘:〃你为什么感冒?〃曼桃香说:〃报告主席……〃他立即打断说:〃不要报告。大家平起平坐,随便谈心。〃曼桃香说:〃昨晚我通宵开夜车锄棉梗,天亮才通知我开座谈会。一直打喷嚏,来这之前我先吃了药的。〃他问她:〃你们开夜车点灯吗?〃曼桃香答:〃300瓦电灯,20盏气灯。〃〃你赞成开夜车吗?〃〃说实话不赞成,但上面要我们开夜车,我是妇联主任,不能不开。我认为开夜车划不来,花钱很多,费力很大,第二天还打不起精神,大家都不愿意。〃他又问:〃你认为你所在的生产队粮食产量能达到指标么?〃小姑娘回答得很大胆:〃差十万八千里哩!〃他又问:〃那么你想如何办呢?〃曼桃香很恳切地说:〃希望上面实事求是。〃她说这话很不简单,在座有的人鼓了掌。有人也汇报说,事实上老百姓有的已经开始饿饭了。〃
为什么虚夸?为什么做表面文章?不就是因为尚贤吗?现在还有没有虚夸?现在还有没有做表面文章的?历史的教训应该记取,但如果不去除尚贤这个元因,要想去消除这些弊病却是难之又难之事。
【漫谈】我们国家领导人,有时在强调对某一事物的重视时,总爱加上一句,“要不惜一切代价”!但这实在是句“假大空”的修饰词。你试想,如真的按“不惜一切代价”去作某件事,将会造成什么结果?当然,这种假设也实在有“凿钢眼”之嫌,但对于国家领导的指示用语,如此循名责实却很有必要。因为,既然是国家领导的指示,下级就应认真执行,但如果真的照实执行,则是大大的愚蠢。而且领导的真意,本来与其用语的词义就是不相等的。但是,此风气会在无形中漫延开来,那时就不只是表示态度用词的“假大空”问题了。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注释】治:治理。虚其心:纯洁人们的心思。实其腹:满足人民的温饱。弱其志:削弱人们的贪婪妄欲。强其骨:强健人民的体质和气骨。
在上者无所崇尚、无所宝贵,则民心不存妄想、不生贪欲,如此来虚其心;虽然人民不惟利是图,然而圣人造就的大环境却能使其丰衣足食,如此来实其腹;上怀道德,则民抱质朴,民不贪名利,不起争心,如此来弱其志;人民虽不贪于名利,然而公平的大道却能激励其勉力自强,人们又因忘怀名利则心宽体安,再加上丰衣足食,所以能使之达到身心健康。
【漫谈】现代社会生物学家指出:〃人类的社会进化是沿着双重继承的轨道向前发展的,那就是生物学继承和文化继承。生物的进化是达尔文式的,通常是缓慢的;而文化的进化是环境熏染式的和非常迅速的。〃人继承的这种生物学遗传,就是人类淳朴的天性。人的思想行为就是这种人类基因因素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之天性本无邪,但久湛于俗则易,易则忘本。西塞罗说,习惯乃是人的第二本性。为了解释人类思想的可塑性,社会生物学家作的实验证明,假如两种感觉经常明显地重复出现,思维就会自动地将二者联系起来,就像是条件反射一样。
所以,左右人们的行为的不是对他们的说教,而是他经常耳濡目染的景象。智力不是文化进化的向导而是它的产物,它主要是以模仿而不是以见识和理性为基础。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古人为什么提倡〃隐恶扬善〃,原因就在于此。〃隐恶〃并非是不治恶,而是治恶却少让民众见其恶。因多见恶则见怪不怪,习惯成自然。〃扬善〃也不是用荣誉名号、金钱物质奖励这些东西来张杨标榜,而只是让民众多见其顺应人类自然本性的俭朴行为,多见其人性中慈的“利他行为”,多见其顽强奋斗的自强行为。长此以往,人们则视善行为自然。故圣人治世乃是正本清源,使风俗归于淳朴 。
解放初期,各级干部清正廉洁,但本人却都不觉得自己是品德高尚,群众也不觉得其行为值得赞誉,都认为如此作法是理所当然。为什么能这样?不就是因为上下左右整个大环境都是清廉的吗!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注释】无知无欲:〃知〃与〃智〃通,意谓无奸诈虚伪。
圣人治世,不尚贤贵货、不炫耀名利,以免让其搅扰了人们那诚实的天性。不以三者炫耀,民不知所慕,则能澹然无欲,民风淳朴。
如果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人民知贤能名誉可得以崇尚,难得之货可得以宝贵,欲望享受可得以炫耀,则必然有争有贪而造成社会混乱。
智者诈谋诡计的得逞,是利用了人们的贪欲名利,若人民心地淳朴,澹泊寡欲,故虽有智诈者也无所用其巧,巨奸大滑也不敢兴风作浪,无所逞其谋。
【漫谈】有人认为老子反对知识和文化,是〃愚民政策〃,其实这是单从字义推论而造成的曲解。老子所谓的知,并非是科技学识之知,而是诈伪尚作之智。正象现在好多人将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投机钻营者视为精明,将忠厚老诚、正直不欺、守正不阿、直道而行者视为愚拙一样。
人们天性良心是行为善恶最正确的判官,它在涉及道德的行为中能做出正当的选择。人的天性如果没受到严重污染,也就是说天性如没被贪欲所泯灭、没被“人妖颠倒是非淆”的歪理邪说所蒙蔽的情况下,正统的观点是:只要有两种可能的行为途径时,良心就会告诉你哪一条是正当的,哪一条是罪恶的。人天性良心的德行,主要是在于能避免罪恶,而不在于其他任何积极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比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或者一个聪明人比一个愚蠢的人,在道德上会更为优越。
【漫谈】各种文化工具的共同特点就是其内容的倾向性,其倾向可以影响人群和社会,其极端倾向的影响会扭曲人们淳朴的理念和行为,以致造成社会混乱。我们绝不可以忽略各种文化工具特别是电视等媒介对大众难于估量的的影响力,不要忽视其对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的非常强大的潜移默化力量和功能。所以,怎么样才能使人们既能享受文化的娱乐,又能尽量减轻其对于人天性淳朴的搅扰,(而且也应仅限于尽量减轻对人天性淳朴的搅扰)是摆在文化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当然,一定要小心,不要将这种管理演化成一种类似文革形式的思想舆论独裁,不要使之成为了上下钳口、文禁如毛的施行文化恐怖主义的理由。
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无为:无主观妄为。
上贪欲尚为,民则竭求妄作;上澹泊寡欲,民则淳朴自化。在上者如能以百姓心为心,无贵尚之迹也无贪欲,循自然之理以应事物,则可纷乱不生。所有作为都是出于无主观妄为之为,则事无不成;事无不成,乃无不治。
朱熹的门生曾问〃无为而天下归之〃的说法,朱子解释说:〃只是本分做去,不以智术笼络天下,所以无为。〃学生问〃如何无为?〃他答道:〃只是不生事扰民,但为德而民自归之。〃又说:〃不是决然全无所作为,但德修于己而人自感化。〃这意思是说,若是在上者静心修德、为政以公、以简御繁、不生事扰民,民众则会各得其所。只有施行这样的无为之治,才能实现天下大治。
【漫谈】有人说,科学方法的核心,是把所知觉的现象还原为基本的、可检验的原理。任何特定的科学概括的优雅或者说优美是通过其所能解释的现象多寡和其表述的简洁来衡量的。马赫用下述定义表达了这一思想:〃科学可以认为是一个最小化的问题,它包含对事实的最全面的表述和最经济的思维。〃老子在这一章里,就是把深奥复杂的社会治理工程进行了最全面的表述和最经济的思维,并阐述得如此通俗易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