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炘炀培养纪实(选载)-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题托关系,费财耗时。
没有这种陪伴,张炘炀不可能从超慢式教育中脱离出来,他可能还在和成千上万的小学生一样,应付大量的习题作业,为小学生书包减负问题而苦恼。两者相比较,我认为我选择的这条路没有错。
txt小说上传分享
怎样让孩子提前“适应社会”
前面说过,张炘炀的早期教育环境有几点与一般孩子不同:没有爷爷奶奶带护的经历,作为父母多了一些负担,孩子面临的人际关系没有那么丰富。但从正面意义上看,孩子面对的教育者更加单纯(当然我这种说话属于事后总结式)。这个环境分析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没有借鉴性,咱们可以再探讨。
仰仗着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照顾和理解,我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带护这个孩子。
张炘炀的“人之初”,我淘费了不少精力。我们家里没有请保姆,因为炘炀妈妈的产假(再加上寒暑假)时间比较宽裕(再加上我这个老爸的陪护),所以孩子幼小时的环境就更加单纯。
除了来用俯卧式锻练让他培养出能动性和自主性外,我在让孩子提前适应外部环境上做了这么几件事——
一是多带孩子出去走动。只要天气情况不错,我就抱着小家伙到处溜达。大街、公园、商店、河边……社会自然的五光十色,本身就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愉悦。看着小家伙在自己怀抱里咿咿呀呀,小眼珠子被广告呀行人呀吸引得滴溜溜转,我自己也感到有一种莫大的乐趣。
二是为他的入托提前做适应准备。我经常带他去的另一个场合是幼儿园。
一般的家长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第一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孩子心理上会出现巨大的落差和强烈的不适应,哇哇大哭,把这个场面弄得像一场生离死别。我提前带炘炀去幼儿园活动活动,让他提前适应这个环境。
那一段时间,市里的几个大小幼儿园我都去过了。虽然小炘炀不属于幼儿园的正式“编制”,但幼儿园的阿姨和小朋友们并不排拒这个孩子。小家伙也不把自己当外人,一进入新伙伴的小圈子,拿过玩具就玩,也不谦让。走的时候还有点恋恋不舍。
我让炘炀比较早到幼儿园“体验生活”,主要的目的还是提前让他做好进入集体生活的心理准备。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担心,我相信人的脾性、性格特点有某种遗传性,我抱着这么一个想法,胆小的缺点绝不能再“遗传” 炘炀这,因此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一种前期教育。
张炘炀胆小的毛病,后来果然表现出来了,看来性格遗传的说法还是有它的道理的。他有一个说话不看人的毛病,不爱冲在人前,这些都是性格使然,好在我在他成长前期有意识地对他进行了引领:如跟小伙伴结交,参加卡拉OK大奖赛,大大方方地待人接物,这些有目的的培训,使他的毛病多多少少有一些克服。
教育的效果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现在能够应付一些大场合的活动,遇到不熟悉的人开始有一点羞怯,但混熟了以后还是能够朗声说话,尽情笑闹。我觉得这个孩子这方面已经超越了他父亲。他母亲的日记里对他的“公关内容”也有一些记载。
炀炀已满两岁,此时他已很会表达自己的要求了,会背诵很多古诗和儿歌,也会做许多动作,如做操等。走路很稳,跑得很快;有时很任性。两岁时第二次回奶奶家,给村里的人背诗、唱歌,出尽了风头,人们都很喜欢他。
张炘炀这孩子记事,我陪护他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他第一次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他会挤着眼睛诡笑着搂住我,冲着他妈妈仰起小脸唱念——
“世上只有爸爸好!”
我们两口子一起乐了。
张炘炀的早教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妈妈工作忙,老爸充当超级陪伴,老爸对他的成长进行了全面的抚育,这可能也是这个孩子的福气。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无声阶段是智力启蒙的最关键阶段(1)
张炘炀从小就有一个流“哈喇子”的毛病,在“俯卧式”时期
就是这样,动不动枕头上就湿一片,很不雅观。
后来,当他长到快20个月都不能发音说话时,有的熟人就开始暗中担心了,“怎么回事啊这是……别的孩子都8个月、9个月就能说话,1岁多开始咿咿呀呀话都能成串了,炘炀这孩子咋跟个闷葫芦似的?”
还有的人开始联想:“这老两口这么大年龄才有的孩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啊?你看这孩子,满嘴的哈喇子……啧啧,难说呀。”
当别人对炘炀的智力发育心怀疑虑忧心忡忡的时候,我和吴慧娟也曾经在心里闪过一丝隐约的不安:是啊,这孩子的开口是慢了点,会不会……
可是很快,我们就打消了这种疑虑。道理很简单,我们是看着这个孩子成长的,我们非常清楚,他的反应、举止、情绪的表露,是非常正常的。
我相信孩子开口说话肯定不是什么问题。原因是:
一、 孩子听力上没有什么毛病,这一点我们心里有数。
二、 可能是我们夫妇两个对孩子的“单向交流”不够,造成孩子开口说话的意识和兴趣不大够,应该多创造一点这方面的条件。
三、 我认为孩子某种程度上属于“内向”型,即使不说话,也不耽误他的心里的秘密“盘算”——也就是内心的智力发育。
我观察到小炘炀对电视里的广告非常感兴趣,这种广告片,因
为情节概念是一气呵成的,图象又比较夸张,能给孩子形成某种刺激,当他看到广告片里的情节时,表情明显被吸引过去了,有时候跟着兴奋,有时候跟着哭。我能感觉到他有触动,也有内心的小兴奋或者小小的忧愁。这些迹象令我对他的将来充满信心。
我就抱着这样一个态度:说话晚一点没有关系,不必着急。也许他的性情跟他的老爹一样,心里爱琢磨可外表不一定要显示。
后来的情况发展证实了我的预测。对于他第一次开口说话的情景,我记忆犹新,那是1997年3月12日下午两点多钟,他已经有20个月大了。那一天炘炀的三姨、三姨夫都来了,我和慧娟边跟他们唠嗑边哄着孩子,不知道我们哪一句话逗起了他的兴趣,他开口对我们说了句——
“拜拜。”
一边说一边还摇摇他的小手。
我们全体都乐了。我注意到他刚开始说话就与众不同,别的孩子说话都是一个个蹦出来的,“妈”,“爸”,“要”……他不一样,他一开始说话就是一个双音节字词。
随着他渐渐说出更多的字词,我心里的感触不少。
孩子说话早与晚,与智力因素没有什么关系(除了确实是疾病和心理封闭因素),还流传这么一种说法:“开口说话晚的孩子大多数都聪明”——这种说法固然是不太科学的,但这样的说法至少对大多数因为孩子开口说话晚而发愁的父母亲是个安慰,乾隆皇帝四岁才开口说话,这个事是上了书的,开口说话晚,家长不必焦心,我认为有时候这样的宽慰是很有必要的。
炘炀的这种开口说话慢的现象,可以比喻成一台磁带正在转动但处在静音状态的录音机,表面上你听不到声音,可这这磁带还是在照样前进的。所以他刚刚开始说话的时候,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很费力地吐出单音词,不是一边说话一边“摸着石头过何”,而是很快地进入了一个语言上的良性发展阶段。事实上,自他说出“拜拜”之后,1个月后他的说话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不仅日常对话能顺顺当当地展开,而且很快进入了有韵味的口诵阶段,如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锄禾日当午……”等简易少儿诗词的程度。
通过我对他初学说话这一阶段进步的观察,我的结论就是:他说话起步晚但进步却很快,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后发制人”的神奇功能。其实,在前期的“无声阶段”他已经开始有这个方面的积累了,为什么没有显示出来,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家长没有找到最佳的开发手段(以前也尝试过让他开口说话,但没有成功)。
我们的孩子的智性发育规律特点可能与其他孩子有不同之处,即使不开口说话,也不耽误语言能力的发展。
张炘炀从开口学话到念诗模仿电视广告语,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殊的教材,随处找到什么好玩的就随时学。他对广告片感兴趣,那广告片就是一个现成的语言老师。但是明摆着的,让孩子看广告片学发音,也只是一个单纯模仿的阶段,我们的态度是顺着他的兴趣来。没有马上搞那些技艺性比较强的提升。
他在21个月的时候能背诵《咏鹅》之类的少儿诗歌,也不是我们刻意去这么做的,只是觉得念几首诗挺有意思的,让他试一试。现在这一类针对幼儿的拼音念读画书不少,有的家长挺煞费苦心,当孩子说话稍微顺溜一点就赶快给孩子做系统训练,马上进入拼音的学习。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早一点接触诗词格律,没准能开发出孩子的文学天赋,小小年纪就去“陶冶孩子”,我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做。孩子处在这么一个模仿阶段,家长的培养目的应该是非常简单的,让他渐渐达到说话顺利,做到音义对应,这是最重要的培养方向。
无声阶段是智力启蒙的最关键阶段(2)
这个阶段,我尤其注意的是:给孩子造就一个单纯的学语言的环境。
我们家里一直没有雇请保姆,平时就我们两口子在家,我们特别注意大人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夫妻在家里说话交流,从来没有过彼此急扯白赖的争吵。尤其当着孩子说话时,尽量话语清晰、简明,当然语言的文明这是最起码的。当孩子的小眼珠看着大人,想领会大人说话的意思时,我们就有意识地停下来,重复刚才的话,有时候还拿实物来演练刚才说过的话——
“炘炀,爸爸刚才对妈妈说,把苹果——苹果(说着把苹果往他晃一晃)——洗给你吃……”
这时候小炘炀会显出比较振奋的表情,手足摆动,嘴里发出“皮…可…(口齿不清的“苹果”)”的音节。
锻炼他开口说话的辅助工具,除了大人的会话和沟通外,录音机的唱歌(我虽然唱歌水平一般,也要时不时对他说说唱唱)和朗诵,电视台的少儿节目和广告片,都是他经常性接触的“语言老师”。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帮孩子”有时候也是干扰孩子
小炘炀喜欢玩积木,直到大学一年级,积木也是他在家里常常玩的玩具(不过现在他玩的积木比以前高级多了)。他的第一套积木是红颜色的,小家伙简直是爱不释手,一玩就是大半天,摆弄得满地都是。炘炀妈妈回家,看到满地乱糟糟的。出于家庭主妇的习惯,自然地要去整理一下。孩子有时候玩别的去了,妈妈整理积木他也没有怎么在意。可是他回来后,看到玩具不在了,就显得比较失落,有时候明显地表现出不高兴。
当妈的也没有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回家看到太乱了,就忍不住收拾一下。
她这样做,一个是出于家庭主妇的整洁意识,另外主观上也有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意识。
时间一长,我看出点问题来了,本能地觉得这样做不对,就让她别再收拾了。
他妈妈一开始还不太理解:“客人来了看到地上这么乱……”
我说:“乱就乱点,孩子玩积木,哪有个不乱的?家里嘛,就是要以孩子为中心嘛,你给他造成一种‘玩就是碍事’的印象不好。”
虽然我干涉了几次,但直到炘炀上高中,我们两口子的这种争执还是时有发生。
这是一个小插曲,我这样做的用意一时也没有给她讲清楚,她总认为我这么做是不是太迁就孩子了。因此总是为收拾玩具发生一点小摩擦。
但我觉得,这个细节包含着我的一种用意,我后来把这个用意给她说清楚以后,她也能理解了。后来,她改变了方式,玩具还是要收拾的,但她注意了一点:在炘炀随时有可能回头继续玩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收拾残局”,不要给孩子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他的兴趣爱好,和大人的世界是有隔阂的,他的行为方式有可能给大家带来困扰。
我认为不能离开这种具体的细节奢谈什么让孩子自由发展,奢谈什么包容。孩子有他的世界,你动不动就给他的世界造成一种干扰(哪怕是好心的“帮忙”),就是没有理解到自由发展的本来的含义。收拾玩具本来是一种小事,也有必要给孩子进行好习惯的培育。但是当孩子把积木摊了一地的时候,大人就禁不住帮他收拾,表面上挺任劳任怨。但客观上给孩子传达了一种不好的信息:你的欢乐有时候就是大人的麻烦,但有啥法,我们认了呗……
这样就会给孩子造成他的目标方向其实跟大人挺不一致的想法。
他母亲听我这么一分析,也觉得挺有道理,以后就不再自作主张随便帮他收拾玩具了。不仅如此,在他母亲的引导之下,小炘炀还学会了自己收拾玩具。
我这些年在目标一致意识的培养方面确实费了不少苦心。
对张炘炀的学习,我始终扮演一个“老同学”的角色,就是要让他始终感到学习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就像包饺子一样,全家分工协作动力大,包出来的饺子似乎也特别好吃。我跟炘炀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是一个调馅一个包皮的关系:他学英语的时候,我给他整理誊写有关单词;他做数学题的时候,我给他筛选题目,改卷对分……我的这种战略合作伙伴意识的形成,就是从对待玩积木这种小事中感悟到的。
玩积木→收拾积木→无形中的排斥
玩积木→不去进行“必要”的干预→大人孩子拥有同一个世界
一个世界→互相包容→学习生活上的战略伙伴
我这个人没学过什么哲学,也许从这个“积木事件”可以总结出我教育孩子的“哲学”:从小培养出他的协作共进的意识和观念。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及时捕捉他的灵光
在经历了开口说话慢的困扰后,张炘炀的语言和思维都继续正常发展。
我们俩仍然是“父子情深”,有空时常一起出去闲逛,亲亲热热,其乐融融。
炘炀还是比较依赖我,他的一个习惯动作就是坐在我的腿上,时间一长,我也练就了一个好腿功。 炘炀心情好的时候,在我腿上一坐就是一两个钟头,我连眉头都不带眨一下的。
我们出去的玩法,表面上看是漫无目的,走到哪算哪儿,好像是在瞎玩儿。可其实,我在玩的过程中不断观察这个孩子,总的来说,这孩子还是比较灵光的。他爱跟我聊幼儿园的事,总的来说,他的吐字还是比较连贯清晰的,这一点我非常满意。
这孩子记忆力的“灵光”,我是从一件小事上偶然发现的。
张炘炀爱看汽车,我也经常给他指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各种汽车,有时候也到停车场去参观。他不但沉迷于各种汽车的流线造型,对各种各样的车标尤其感兴趣,我开始没有在意,心想:孩子嘛,就是喜欢看个热闹劲儿,什么样的车有什么样的车标,跟孩子的世界有什么关系?
可是这一天,他看到一辆泊在路边的车,欢叫起来:“桑塔纳!桑塔……”
我心里一动:嘿,这小子,不简单认识“桑塔纳”了。我抱着他走到车边,他兴奋地抚弄着车标,嘴里一个劲儿念叨“桑塔纳”……后来,好多种车都成了他的“老熟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