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炘炀培养纪实(选载)-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他讲道理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方式方法:不翻来覆去长篇大论,要相信孩子的智性,有些可能超越他理解力的话题少讲或不讲。有些不是毛病的“毛病”——如爱说一些异想天开的很幼稚的话,这个由他去,顶多在班级上闹闹笑话,出出洋相,他那么小的年龄混在一班大孩子中间,不出洋相不闹笑话那才奇怪哩。
  二是我要勤于跟老师沟通,掌握他在班级上的动向,这种交流,尤其要注意的是:你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帮着老师减负。老师这个行业,是有职业的压力的,他又不是面对你家一个孩子,作为家长,要充分理解老师的辛苦,不能在沟通中一味给老师增添压力。
  对孩子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可能遇到的人际矛盾,我做到两点:
  一是对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要有预见。
  我在接送孩子上学下学的时候,也时常观察孩子可能接触到的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孩子周围的外部环境是复杂的:“下暴”,各类不良因素侵染,这一类情况,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除了这些非正常因素外,孩子面临的大多数“外部碰撞”都集中在校园里。我的态度是:即使出现了不愉快也要冷静对待,能化解的就尽量去轻松化解。
  有一天,炘炀回来学话,说他今天跟班上的一个男同学绊起嘴来了。那个男同学随口来了一句:“我×你妈!”炘炀就回嘴:“我×你爸!”
  要是没有一种预见,一般人可能会紧张得不得了:这可是严重情况!
  可我的态度是:对炘炀妈妈使了一个颜色,冷笑了一声,不置可否。
  事后想来,我这种淡化矛盾的处理方式可能是面对这种情况的最佳处理方式。不置可否,冷落冷落他,让他扫扫兴,比那种如临大敌式的紧张反应,比呵斥,责骂,追究,上纲上线,更容易让这个问题“Pass”过去。
  他这个年龄,压根就不懂那种粗话的意思,要是我一下子跳起来做出激烈的反应,他反而会增加了好奇心;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些小小的兴奋;那可就坏事了。动画片《狮子王》上的那个坏“叔叔”,他想祸害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方式很简单,正颜厉色地警告孩子不准到某个地方去就可以了(后果一定是被警告者非去那个地方不可)。
  “×你爸”事件就这么开了一个小头,然后就“无疾而终”了。
  后来我也没有去学校盘查追究,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那个开口骂张炘炀的同学,多半也是模仿社会上的不良语言。我不相信他会翻天。
  同学校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交往时,也有不少趣事。
  张炘炀回到家里,很得意地“报告”我:“我现在有两个保镖了。”
  所谓“保镖”,就是老师安排的负责照顾他的两个大哥哥,平时盯着他,照应着他,以防他出事。有时候,“保镖”还要护送他放学。
  我哈哈一乐:“你懂保镖是什么意思吗?”
  张炘炀翻着眼珠子,“保镖就是……同学们往楼下冲的时候,他们就一左一右地罩着我,不让我被挤着碰着。我鞋带松了,他们就帮我系鞋带。他们做得好,我会赏赐他们;他们做得不好,我会告诉他们……”
  “你拿什么‘赏赐’他们呢?”我问。
  “我……我……封他们当官,当大将军。”
  我呵呵一笑,不想扫他的兴。
  等他炫耀完了,我委婉地告诉他:大哥哥们都有学习任务,不要给他们添麻烦,鞋带你自己会系,不要去麻烦人家——别人主动帮你系鞋带,你要对人说一声谢谢。等等。
  孩子们有他们的世界,有他们独特的语言。我在张炘炀幼小时给他设置的“语言防线”到这个阶段也开始渐渐松动了——这也是历史规律,总有一天,我也有“罩”不住他的时候。看到炘炀和同学们愉快地相处,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张炘炀班级中的同学虽然比他大得多,但毕竟都是一群孩子。他们那个班长对张炘炀挺照顾的,时间一长,不免有一些随意化的举动。
  

对不良苗头的最佳解决手段(2)
“撒尿事件”就是一例。
  学校教学楼离公共厕所有一段距离,冬天气温低,还有风,要上厕所,还要穿过一个操场。班长觉得让炘炀走那么远的路挺麻烦,于是下雨刮风天时就“恩准”他可以在走廊拐角的冲水池子“方便”。
  几个小伙伴彼此心里有数,自以为做得人不知鬼不觉,炘炀越轨在冲水池子撒尿时,还有大同学给他“望风”。
  可是后来这事还是被老师察觉到了,老师问张炘炀:有这回事吗?
  炘炀点点头,老老实实回答:有这回事,天下雨的时候我可以在那里撒尿,这是班长恩准了的。怕外人看见,还特意给我安置了岗哨帮我望风……
  这件事,是老师在说笑间告诉我的。
  据说那几个被张炘炀连累的大孩子事后还抱怨他:我们是为你好,你咋出卖我们呢?
  笑谈归笑谈,然而,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父子相承的不易变通的个性。我知道:这种个性有好与不好的两面,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个性呢?只能一笑而已。
  多年以来,我嗔怪孩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咋那么傻呢?”——我说这个话,当然不是指学习上的,而是指“维护自己”方面做得实在不怎么样,我跟他上街买东西,他总要抢着替我买,小摊贩出什么价钱他从不还价,我有时还个价钱他还挺不高兴。他的内心深处似乎有个固执的理念——商品的标价就是天经地义的,改变就是错误的。这种一根肠子捅到底的个性,导致父子俩后来为减免大学学费的事发生一场波折——这是后话,且按下不表。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家教不能只顾埋头拉车(1)
前面说过,张炘炀虽然已经是初中的学生了,但身心灵魂还是小儿状态。这种状况不大可能改变,虽然我们也盯着拘着,防着他因为不懂事讨人嫌,但这种小摩擦在初中阶段还是屡有发生。
  比如,张炘炀在家里爱发出“怪声”——也不知道他是学的恐龙还是“怪兽哥斯拉”,反正,不管高兴了也好还是感到无聊的时候都喜欢拖着嗓门,“呕——呕——”怪叫一阵,我们实在是听不惯他那个动静,呵斥了无数次也不见效。时间一长,“怪声”也就成为他的“专利”。
  这种小淘孩儿的脾性,到了学校里还不会闹笑话?
  我都能想像出他那副小傻样儿,同学们一起欢呼的时候他也扯着嗓门欢呼,大家都安静下来了,他那声“啊呀——”还在那里意犹未尽。同学们全部看着他,他这才知趣地闭上嘴,然后,大家朝着他一阵哄笑。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不协调?但有什么办法呢?他如今上了大学,这种形形色色的不协调更多,让你防不胜防,所幸的是,他从小到大,基本上遇到的是宽容的环境和友善的对待。
  但也不是没有因为他不懂事讨人嫌的时候。有一堂化学实验课,老师在试剂杯里投了一点化学物质,杯子里的液体马上起了反应。同学们一下子惊呼了起来,张炘炀也跟着大呼小叫。你说你这个孩子,叫一声就完了呗,课堂上又不是家里,你得讲点规矩是不是?他不是这样想的,他就是觉得又可以学恐龙叫了,呜呜嗷嗷,别的同学都安静下来了他还在那里“余音绕梁”,那声音实在是刺耳,这一下子可把化学老师惹恼了,冲着他来了一句——
  “闭上你的狗嘴!”
  当这件事传到我耳中时,我一方面心平气和地在孩子面前替老师解释:老师也不是什么恶意,你这样大呼小叫老师肯定烦——要换了你爸你妈肯定也得烦。你以后想出怪声,家里你随便怎么整。学校里有课堂纪律,有规矩。以后可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好不好?……说得炘炀脸上有点笑意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闭上你的狗嘴”事件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我也相信不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什么阴影(张炘炀有个特点是“没心”,不记仇)。但既然出了这么一挡子事,我们两口子也在认真反思,炘炀不大懂规矩,我们也不能一味以孩子年龄小、“发展中的问题”作为托词,推卸掉家长在这方面的责任。更不能以爱孩子的偏心,出了问题就去责怪老师,或者表面上没有什么,却在背后嘟嘟囔囔地抱怨老师“没有风度”。张炘炀一多半的学习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但即使他在学校待上一天,他就是学校里的学生,有关他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勤于跟老师做好沟通。
  我通过和班主任的沟通中,了解张炘炀的各种情况。我得知校长也很关心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小初中生,有一次还把他叫到校长办公室问他一些问题。校长问他:炘炀,你最崇拜的人是谁?炘炀想都没有想就回答说:最崇拜的人是比尔?盖茨——这个可不是老爹教他的,他心里在想什么,除了正常学业以外,他的内心世界要在哪个世界里翱翔,这也不是我能够掌控的,其实也是没有那个必要事事都替他操心的。
  不过“崇拜比尔?盖茨”这个回答,我听到以后还是比较满意的——不管他是真的理解到了着个“崇拜”的含义,还是只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毕竟证明他有了这方面的思考。
  班主任还告诉我:张炘炀还经常公布他的一些“学术发明成果”——诸如“张炘炀第一定律”“张炘炀第二定律”什么的,对于他这种异想天开,老师们也不是简单的奚落他一顿,或者干脆不理他。而是找个机会跟他探讨,先是认真地倾听他的“学术发明”,肯定他这种积极性。然后委婉地跟他说:定律的发明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但是你爱发明,这个积极性我们还是要肯定的……
  对于他这种发明定律的热衷劲儿,我也是听之任之;让他自鸣得意两天,终于有一天,他编的一个化学的“定律”被当化学教师的亲戚通过推理论证的方式推翻了。小小地打击了他一下。产赤,生我高兴的是,张炘炀是很严肃的对待这次失败的。他郁闷了一阵子,很认真地跟我说,“总结定律挺难的,看来还得多学才行。”
  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儿子学业辅导的主要角色,因为自己有一套特别的办法,就去看不起老师的正规的教育传授方式。相反,我在和老师们的频繁沟通中,也得到了不少启发。
  有一天,张炘炀的数学老师挺高兴地叫住了我,对我说:“老张,你那个儿子今天夸奖我了,还给我封了一个官。”
  这个小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赶快问老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家教不能只顾埋头拉车(2)
原来,这一天,张炘炀又在自习课上“大放厥词”,他公然宣称:“零”是没有意义的,他的“理论依据”是,零意味着什么东西都没有,零等于空的。考试上的零分和零光蛋;意味着你在学习上一无所得,“等于零”。他越琢磨越觉得自己的发现实在是太有道理了,“要是我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没有意思的零给取消了!”
  他越说越来劲,大概边说心里还在想,这些大人普遍是够笨的了,我一分钟就发现的问题,怎么他们就领会不了呢?
  要是一般的老师,听到以后笑一笑就完了。可是这个这个老师挺认真,他一方面认为:这个学生肯琢磨问题,是件好事。就从他肯琢磨这一点,就要借机会给他打开思路。
  老师就轻言细语地对张炘炀说:你说零没有意义,那我问你:商店里电子称称完一次商品时,售货员总要把电子称做一个“归零”的程序处理。要是按你所说的,零没有任何意义,售货员不做“旧零”处理,那么你再去买东西,售货员岂不是要多收你的钱,顾客岂不是受损失吗?
  张炘炀当即就傻了眼。
  老师又接着说:我们盘锦的冬天,气象台总要预报气温。播报到“气温零度”的时候,公园里的湖面就要结冰,气温降到零下若干度,那个冰就会越来越厚。如果零没有意义,那怎么解释水到了零度才结冰呢?
  一连串的问题,把张炘炀闹了个大红脸,后来也不得不挠着后脑勺承认老师言之有理。
  “老张啊,你猜你这个宝贝儿子咋表扬我的?”老师乐呵呵地说。
  “这孩子没说什么出格的话吧?”我挺担心。
  “没有!他说:老师,你真棒!将来我要是当了皇帝,一定封你做皇家学校的校长!”
  这孩子……
  回头想一想,比起老师来讲,我这个当爹的确实缺乏说理举例的灵活性。相对而言,实用性逻辑性强一点,但有时候也犯枯燥的毛病。这个也有我自身的文科水平相对弱一点的客观原因。到了初高中阶段,我除了继续关注张炘炀的课程以外,也主动强化了自己在时事、历史方面的阅读和涉猎。
  即使我努力使自己适应潮流的变化,还是有一种跟不上趟的感觉。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绝对单纯的环境是不存在的。就拿看电视来说,你就是把孩子的节目锁定在“少儿频道”,也防不住这孩子突然给你蹦出几个“成人化”的名词。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只能顺其自然,适时引导。
  我不主张采用欺骗式的教育,为了让孩子不沾上邪的歪的,对他瞎编一气,乱说一气,那也不对。但必要时不妨采用装糊涂的方法:比如“×你爹”事件,家长表现得茫然一点,会让孩子也会感到无趣,分解了他的注意力。
  这些方法,我都是从揣摩老师们的教育方法,心理暗示方法中得到的。
  但是在这期间,我跟老师的沟通和孩子跳级的协调方面,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插曲。
  这种不大和谐,可能跟我“外圆内方”的性格有一定关系。
  举个例子,我待人接物方面是非常谦和的,但是由于我本人有一种禀性:自己考虑成熟的事情,一旦决定了就要一门心思照着我的路子来。这就不免同老师的理念发生一些“碰撞”——比如跳级这个事,有的老师就不太同意,从小学到中学,总有这样的老师,从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角度,本能地对我这种安排提出质疑。老师们也是好意,但我认为“知子莫如父”,然而语言沟通和说服上不大到位,难免有惹得老师不大高兴的情况。
  有一位老师干脆这样跟我说:你这样做等于把孩子给毁了。
  我只能苦笑一声,还是继续做我的工作。
  连校长有时也比较犹豫,我找他协商许多次,他只是点点头说“商量商量看”。到了最后;校长还是忍不住用协商的口气跟我说:咱们能不能不跳?
  ……
  但是因为我的倔强的坚持,张炘炀还是只用一年时间跨越过了两年的课程。
  也有的老师因为张炘炀本人的表现改变了先前的看法,一位化学老师开始明确反对让张炘炀跳级,后来有一次,看到张炘炀化学奥林匹克比赛得了50多分,主动对我说:孩子还是不错的。
  家长跟老师其他的理念不同,这也是正常情况。外在的,内在的,都时有发生。
  有一次我检查张炘炀的作业,发现一道题老师给他判了错,为什么判错呢?我本能地觉得老师的这个判法有问题。
  原来张炘炀用我提前教他的高中知识解出了这道题,老师没有考虑到这一层,给他判了错。这时候,我就对儿子说:“你用高中知识解出这道题,其实不应该算错的,殊途同归嘛……”
  

家教不能只顾埋头拉车(3)
事后反思,这种小枝节上的理解不同,是不难解决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