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一样的将军夫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僚、世家等人身上。如果无法形成商业规模的话,对于丁淑媛来说做个小商人还不如做地主婆。
“赚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正是丁淑媛现在的状况。她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二世为人,眼界、见识都高于这儿的人。同时,她也知道自己的短处就是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不够。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丁淑媛尽量的从书上、从侍卫家丁、贩妇走卒的口中打探着这个世界。尽快了解这个世界的风俗、地理、人情、事故,就能尽快找到暴富的路子,在这个异世安下身来。没错,是暴富,丁淑媛要的并不是慢慢的小富起来,而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暴富。新的身份、陌生的环境、松散的法制都让丁淑媛感到了危机。只有钱、大量的钱、足以保命的钱才能让丁淑媛的心安静下来。钱从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坐在家中也无法找到赚钱发财的方式。在对这个世界有了一定了解以后,丁淑媛带着两个仆从离开了家,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之旅。
第5章 种田
4、种田
这个世界;不但文字是古汉字,连地理气候也类似中国。都城位于国家的南方,相当于中国版图上的江浙一带。如果不是这儿是男人生子的话,丁淑媛会以为自己掉到了中国的母系社会时期。丁淑媛从都城出发,一路向北。正值秋收季节。一路上,有的地方正值收获时节,一片。热闹的景色。有的地方已经收过了,留下光秃秃的田地。前一世,丁淑媛的公公婆婆是农学院的教授。在丁淑媛的印象中,田地在收获后很快就会种上其它作物。各种农作物轮种可以提高田地的利用率,增加亩产收益。但在大瑞朝,人们没有轮种的意识。这是一个可利用的机会。
想到就做,机会往往是转瞬即消逝的。丁淑媛立即跟当地的地主、佃农商议,租下空置的田地进行耕种。她计划利用冬季时间组织佃农种植冬小麦。丁淑媛一边与地主租田、一边与农民签种植协议。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从都城来的王女疯了。有的老农直接告诉丁淑媛说:“大冬天的种庄稼,从没听说过。”也有人讽刺的说:“河都冻住了还想种庄稼,你以为你是神仙?”不过也有人看在银子的份上答应种田。因为这儿的人没有冬种的概念,因而冬季人工很便宜,田地租金更是极低。不过也有的人担心会影响来年的播种而不愿意租,遇到这类情况丁淑媛就不得不支付一年的田租。这时钱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为此丁淑媛回了一次家。从平王府弄银子是不可能的。平王听到女儿要钱做什么后直接反应就是斥责她败家。无奈之下,丁淑媛只好卖掉了分家时得到的几块田产。当带着这些银两离开时,她的心中涌出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之感。
无论如何丁淑媛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背水一战。不过好在前世因公婆的原因,家中是长年订着农业科技杂志的,电视节目也经常锁定农业频道,来往的朋友中有很多就是农学院的人。公公后来下海经商弄出来的公司也与农业有关,因而丁淑媛耳濡目染之下对农业科技也能说出个一二。丁淑媛将能想到的有关冬小麦种植的技术一一写下来,然后告诉带来的侍女仆从,再由她们到租种的田里进行监督指导。同时也请了一些当地的老农帮忙管理指导。虽然有前世的科技经验,但毕竟没有实实在在的种过地,丁淑媛的心里还是没底。不过好在来年春天的时候,地里的麦苗还是有一部分顺利返青,丁淑媛提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后来丁淑媛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这儿的麦种是春小麦的品种,并不适于冬种。只是因为她不敢选择太北方的地区,也就在相当于江苏、安徽一带的地方试种冬小麦。这些地方冬季并不太冷,这才没有落得血本朝无归的下场。
农历四月的时候,田里麦子收获了。收成在丁淑媛看来并不算好,如果用前世的亩产水平来衡量应该说是很差了。不过对于这儿的人来说,这种产量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冬天种出麦子更是奇迹。因为很多田地都是租了一年的,所以丁淑媛就紧接着开始找人种其它东西。这时候种稻已经有点晚了。丁淑媛就种了黄豆与棉花,只留了一小部分试种稻米。秋天再次来临的时候,丁淑媛也迎来了她在这个世界的第一次丰收。这一年来的收获,给了丁淑媛很大的信心。可她不知道的是这种一年两熟的复种方式,也带给了这儿的人极大的震动。李泽生这个名字开始在大瑞王朝传播开来。
第6章 走商
5、走商
收成过后,很多人主动找上了丁淑媛要租田给她,而且租金压的很低。还有人愿意免费的为她出劳力种田。因为人们口耳相传:“这个叫李泽生的人能让田地每年多产一茬粮食。”更有人说:“李泽生被神仙点过,只要经她手种过的田就能显出神迹来。”甚至有人说李泽生就是神在人间的化身。丁淑媛并不知道人们在背后怎样崇拜着她,只是突然发现她的事业好做了。她可以选择最好的田,最有经验的农妇。没有人再否定她的想法,也没有官员敢在她面前乱来,这一点从收成后交的火耗就可以看出来。不过丰收后她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改善。这倒不是因为她的收入不够多,而是因为她的支出增加了。
为了多赚钱,要么形成规模,要么形成暴利。粮食行业是不可能形成暴利的。那些粮商在荒年囤粮居奇的事情在这儿是会掉脑袋的。以丁淑媛前世做工厂的经验来说,规模就是效益。而现在正是一个机会。她开始大量的租下土地、大量雇佣人手来种田,种植品种也从单一的冬小麦扩大到了多个冬种农作物。规模一大,效益还没见到,资金首先开始紧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丁淑媛只得进入商业。尽管并不看好大瑞朝的商业,但无法否认商业是个短平快的赚钱方式。并且这也是目前丁淑媛唯一能想到的赚钱方式。在大瑞朝,一般的餐饮服务业是很难发财的。但有一项商业活动赚钱,那就是类似马帮所做的长途贩运买卖。将其它地方的东西运到较大的城市进行贸易,再将这个地区的东西贩到其它地方卖掉。这种方式很辛苦。不过丁淑媛管不了那么多了,在扩大规模的诱惑和资金的压力下,只要能赚钱,要丁淑媛与魔鬼打交道她也愿意。接下来的一年多,她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的。她记熟了大瑞朝各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及周边产出、记熟了各地货品的价格。为了扩大贩运的规模,她不但自己组织人运商品,还要求卖货的商家也帮忙贩运。为了扩大货品的销量,她将前一世看到听到的什么打折、现时促销、多买有送等销售手段全部使了出来。为了有更多的利润,丁淑媛找人对有些货品进行再加工、精加工。有的商人开玩笑说李泽生眼睛的瞳孔都是方形的,就好像铜钱掉进了她的眼睛一样。更多的人则是不理解,为了钱把自己的生活搞的那么累,何苦呢?可只有丁淑媛自己明白;如果说她是掉进钱眼里了,还不如说她是被卡在钱眼里了。一文钱逼死英雄,田地已经租了,佃农的钱可以等收成以后,可那些管理人员的人工还要支付,种子钱也要支付。还要造粮仓,建立粮食销售渠道,这些也是要钱的。只要能坚持到秋收以后,她就能翻身。但如果半途而废,则两年的辛苦以及原有的家产都只能打水漂。
不知不觉间,丁淑媛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网、物流网、生产加工网,虽然规模不能与前世相比。可在大瑞朝已是独领风骚的了。其间也受过骗、损失过财物。不过损失不大,这要得益于她被吹的神乎其神的的名声以及前世经商管企业的经验。大瑞朝生产力低,但正因为如此,这儿的人信神信命。李泽生这个名字已经被吹的半神化了,一般商人都不会骗她。而丁淑媛也没有那么好骗。在前世,丁淑媛就是一个女强人,她对财富的敏感如同天生。她的丈夫与公婆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她嫁过去后,公公就将自家的公司交给了她。丁淑媛做的很成功,可惜的是与很多女强人一样,事业成功的她在婚姻上却最终失败了。丁淑媛是个要强的人,或许是应了刚强易折的老话,那一次的失败不但要了丁淑媛的命,同时也在她的灵魂上刻上了深深的伤痕。她不再相信情,也不相信任何人。缺乏对他人的信任使得丁淑媛总是倍感孤独、没有安全感,这或许也是也在异世努力赚钱的动力之一。
第7章 名利
6、名利
秋收过后,丁淑媛暴富了。她成了大瑞朝最引人注目的商人,她掌握着大瑞朝的粮食命脉。北方有十个省,其中四个省大约有一半的粮食进入了她的粮仓。她提出的种田方法极大的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这对于一个农业国来说是惊天的变革。不少官员在给皇上的折子中说到了她。李泽生的名字成了朝廷中最热的名词。在民间,李泽生也是一个传奇。这个才十八岁的女孩在短短的两年时间赚取了惊人的财富,并且名利双收。就在所有的人都想看她下一步会再有什么惊天之举时,李泽生却悄悄的回了家。
回家是因为平王要给李泽生补成业礼。大瑞朝的女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有三个礼:一个是十五岁时的成人礼,代表这个女子长大到可以成家了。第二个是十八岁时的成业礼,代表这个女子应该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了。第三个是二十岁的成年礼。完成这三礼的女子才被认为是可以担当责任的人。按丁淑媛的理解就是有自主行为能力。李泽生的十八岁生日已经过了,但母亲一定要再给李泽生补一个成业礼。这也是对现在的李泽生这两年行为的一种肯定。
在外奔波的这两年,李泽生偶尔也会回王府,但总是来去匆匆。对于王府中的亲人,现在的李泽生仅仅是从侍卫给的资料上看过。据说王府的主人平王与这个身体原主的关系不太好,这与丁淑媛没有什么影响。在她看来仅这仅仅是一个偏心母亲和一个叛逆孩子间的故事。唯一能触动她的是现在的这个娘与她前世的父亲有着相似的冷漠。倒是现在的父亲在她回府后很是热情的抱着她哭了一回,说她黑了瘦了,要她好好的待在家中补一补。
这次回来,李泽生原本就准备住一段日子的。农田的轮种复种技术并不难,而且她教人种地的时候也没有藏私。所以两年下来,有不少人都学会了。接下来再要租地价钱就贵了,国家的税收也由原来的按年收变为按收成次数收。而且有些当地的势力也会加入到了这种租种模式中来,丁淑媛无意与这些地头蛇竞争,干脆放弃。倒是原本并不看好的商业给丁淑媛带来不小的惊喜。在前世,她也是做过这种倒买倒卖的生意。在那个世界叫贸易,这个世界叫走商。现在她所涉及到的商业虽说地域也只能限制在几个大城镇中,但胜在商品的种类齐全,其所带来的利润是可观的。接下来,丁淑媛考虑采取工商联动的方式来开展她的事业。既然要做商业,当然少不了皇城,这个地方可是大瑞朝有钱人最多的地方。
丁淑媛回到皇城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有时候想想自己居然在这个落后的时代搞起了“规模农业”就不免有点得意。再想想自己的行为多少是造福了国家和民众的,就觉得自己够得上“三个代表”的标准。不知不觉间,丁淑媛已经慢慢的在融入这个世界。现在她就看连看到男人流眼泪都不觉得别扭了。
第8章 改革
7、改革
当年李泽生卖地筹钱的时候有人说她没钱了会回王府蹭饭吃。这话不好听。当丁淑媛发财了以后,说这话的人倒是没了。不过她还是主动承担了王府中诸如下人的月例钱、王府众人衣食等开销。平王府的房子算是公房,是国家给平王住的,只能住不能卖。将来继承爵位后这房子就是李泽生的了。因而现在接手王府开销也不算突然。而且丁淑媛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明确了分工与责任,所有的仆从都按岗发薪。这样一来仆佣人手减了一大半。多出来的人手被安排到了商铺。而府里的人也都很高兴,尤其是府中那些卖身的仆从,按规矩这些人在卖身期间是没有钱拿的,现在东家给银钱了。一时间李泽生被大家交口称赞。不过也有人说李泽生钱多了烧的慌,傻的去当冤大头。如果是以前的李泽生,还有可能做傻事。重生后的李泽生壳子里装的是丁淑媛的魂,丁淑媛可是个精明透了的主儿。不可能做赔本买卖。首先是卖身的人与没卖身的人每月的薪水是有差别的。这样就等于卖身的人在用自己的劳力还卖身银子。这些人的卖身银子是平王出的,现在却在给她丁淑媛还劳力。这就小赚一笔。其次以前的王府是吃穿住全包,而现在的王府只包穿衣。要吃的可以,拿钱到大厨房买去;要房子住也行,府中下人住的房子和床位按质量出租。这样一来发出去的薪金有一半又从房子租金中赚了回来。当然也有人拿着钱想到外面去吃饭住房子,但很快发现外而的饭与房子都比较贵。外面的人还想到王府里来吃饭住房子呢。不过丁淑媛发话“只有给王府做工的人才有权享用大厨房和廉租房。这样一来大厨房的饭与廉价的房子又成了一项福利,令王府众人工作积极性高涨。再有就是丁淑媛将府中的空地栽上了经济作物,比如草药、香花什么的,这些东西由每个院子的主管负责,这样将来又是一笔收入。
发下去的衣服算是工作服。大厨房算是食堂,丁淑媛不指望这个赚钱,逢年过节还时不时往里补一点。这个钱她觉得没必要省。而且王府的主子也要买这儿的饭菜吃。没错,王府各主子也要买饭菜吃。所谓主子包括平王的夫侍们,还有平王的一部分子女。丁淑媛的父亲是个军人,她从小在军队大院长大。母亲死后她基本上就是在军队食堂包伙了。军队食堂里那种官兵一锅饭的做法影响着她。当然在这儿不可能要主子和下人吃一样的东西。主子吃的饭菜也在大厨房做,还可以点菜,但价钱要贵的多。仆从看到主子也吃这儿做的饭,就觉得自己的身价跟着上涨。而府中的所谓主子们也并没有抱怨。因为丁淑媛是按人头将伙食钱发给了每位主子。而这些人一算下来,发现丁淑媛给的伙食钱竟然比平王给的月例还多一点。于是大家都很高兴。就这样丁淑媛完成了王府改革。用她的话说是盘活了王府的资产,搞活了王府的经济,理顺了王府的关系,甩掉了王府的包袱。
平王对于女儿的做法,虽然觉得有失体面,但也没说什么。主要是因为自分家后平王的经济就有点紧张,到不至于说会吃不上饭。但是平王日常喜好附庸个风雅,收藏些个名家字画、古本残籍之类的。这些都很是很花钱。无法一掷千金对于平王来说是痛苦的,现在女儿管着王府的开销,就等于给平王省了一大笔钱。平王对这个女儿的态度也变得比较亲善起来。看来,任何时候,白花花的银子都是最好说话的。
第9章 老公
8、老公
丁淑媛这段日子过的滋润。生意做的顺顺当当。接手王府的日常开销后,家里面也和和睦睦的。平王君是平王的母亲给订的。平王一直不太喜欢这个王君,据说王君嫁过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受着冷落。这也就是平王府为何会有两个庶女比嫡女还大的原因。李泽生的不受宠可能也是缘于此。不过因为这个婚是平王的皇帝母亲订的,而且王君的家世也算显赫,再不喜欢这位夫君也只能认了。大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