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母系社会(空间文)-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炕搭好了,自然是要试着烧烧看的,要是搭不顺了,那可不光是冒烟的事,人还行中毒死了呢。
  外面的李家兄弟两个,早就把柴抱到了中间的灶口,听到要烧火,忙不叠地把火升了起来。
  几个守在屋子里的人,就盯着这湿湿的土炕面看。一会儿,就有烟隐隐地从四处里冒出来。夏大叔也不用人说,直接用湿泥把冒烟的地方抹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炕已经不再冒烟,却是冒起了热气。
  李于双一颗悬着心,终于是放下来了。看起来,她这个半拉的泥瓦匠,竟然还真是搭成了火炕。
  “很好烧。”李于双下了总结。
  夏大叔也站在一边感叹着:“要是这么着,冬天屋子里弄上这么一面炕的话,可是要暖和多了。”夏大叔看着李于双,“双儿就是聪明,看了书就能知道用上,这书是真不白看啊。”
  夏大叔发了一阵感慨,便要告辞回家。出来一天了,怎么也要回家看看,家里鸡鸭的,还有一大堆呢。
  郑夏却是不想回去,她好不容易和李韩仲有在一起的机会,怎么会就这么放弃呢?
  李于双自然也是不会放人走的,哪有帮完忙不吃了饭就走的。
  “正好,就炕也是要烧干了才能住人的。就用这灶烧饭,今天夏大叔说什么也不能就这么走,尝尝我们家种的水稻。”李于双笑着将夏大叔父女两个留了下来。
  一顿饭功夫,土炕靠近灶眼的地方,已经烧干,手摸上去,真是烫啊,夏大叔不禁在心里下了决定,一定要把家里的屋子都弄成火炕,这样即省了冬天的炭火,又省了挨冻。
  一家子人送走了夏家父女两个,刚回到家,就听到有人敲门。
  李韩姚第一个跑出去,打开了门,见门外站着的竟然是林王一,就知道林王一的娘怕是生了。
  “大表姐,我娘要生了,我来请表姨过去帮忙看看。”林王一一脸的热汗,冲着李韩姚就道。
  “哪我进来。”李韩姚一脸的担心,让开了路,让进了林王一。
  林王一走进堂屋,把事情一说,李行书没有推辞,直接跟着林王一去了林家。
  李于双看了一眼于爹爹,问道:“爹,这林王一家和咱们家是怎么样的一个亲戚?”
  “不过是拐着弯的亲戚。”于爹爹笑了笑,却不解释。
  李于双把眼睛转向小爹爹,很想知道。这林家到底是啥亲戚,那天林王一的爹可是占了她好大的便宜。
  “双儿还小,恐怕真的不记得。这林家主母,论起来,要管你娘要声姨表姐的,可与她夫婿论起来,又叫姨表舅,因为出了五服,这亲戚也就在走动了。”小爹爹讲了两家的关系,可是听在李于双的耳朵里,这关系她还是没弄明白。
  不过,有一点她听懂了。这出了五服,就是亲戚关系已经很远了,那就是说,好坏,只能看两家平时的交往,若是处得好,就当成亲戚,若是处得不好,那就是邻居。
  “噢。”李于双点了点头,那家人家她还真不熟悉。不过,对这个林王一,她的印象说不上好坏,不过给她留下的印象最重的就是,他还欠着她五只小鸡崽儿。
  “行了,都去睡吧,这女人生孩子可得时候,你娘明天早上回来就不错了,大家也别等。”于爹爹发了话,大家也都洗洗回了房。
  自然,于爹爹还是睡得很警醒的,他要守门。
  李于双是在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知道的消息,明天夜里大概三点多的时候,林氏表婕终于生下了林家的第一个女孩子,母女平安。
  李行书一身疲惫地回到了家,被于爹爹侍候着睡下了。
  林家生了三个男孩子才得了这么一个女孩子,不管家里穷富,这洗三和满月都是要办的。自然,也少不了对李行书的感谢、
  李于双不知道李行书一个文人都帮了什么忙,只是在她们一家子才刚刚吃过饭,就被林王二跑来告诉,要她们一家子洗三的时候都去吃喜。
  李行书还没起,于爹爹笑眯眯地应了。回头和小爹爹商量着洗三要随多少礼。
  李于双对这事没兴趣,自然要处理她的事。搭着李韩姚送菜车要到城里和那瓦匠铺子谈瓦片的事情。
  而家里,自然是于爹爹和小爹爹们把门房收拾好了,架子都摆上,而且,家里的蔬菜及筐篓什么的,都暂时摆到了柜台上。还有李于双前天让李行书写下的告示:加工下水菜,包工包料。一份五文,不算贵,一般家里都能吃得起。
  几个男人忙到了中午,小杂货店总算是有了些样子。
  李于柏又把家里存下的鸡蛋和鸭蛋拿了一筐出来,放到了柜台上。
  “等到你妹妹回来,这油盐酱醋的,就全了。”于爹爹是越看越欢喜,不禁道。
  “大爹爹,还有鞭炮呢。”李韩仲笑着道,很是用抹布一下一下地擦着柜台并不存在的灰。
  “是啊,是要放炮的。”于爹爹笑得眉眼都眯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星期有榜单的,更新会有保证。

  ☆、起步

  李行书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睡了一觉儿,觉得一身的疲惫都去掉了,这才洗了脸出来。看到堂屋里一个人都没有,就出了门往门房去,还没到就听到了里面几个男人说笑的声音。
  李行书走进来一看,房子里收拾的干净利落,柜台上摆着的东西,虽然看着单薄了些,可是,也有些似模似样的。脸上不禁带出了抹称心的笑容来。
  “娘,你看,咱们家也有铺子了呢。”李韩仲笑着拿着抹布上前,指着屋子里的摆设向李行书道。
  “嗯,娘看到了,真好。”李行书不服也不行,小闺女当家才没几个月,家里的变化却是最明显的。她心里的那股子不舒服的劲儿也就去掉了。
  一家子人在门房里说着对未来的感想,有村子里的人来回走动,看到她们家已经支开了铺子,便都走进来瞧了瞧。听说李家以后开的是杂货铺子,便都说自家需要什么。
  最多的也就是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的。虽然村子离城里不算太远,可是走着走,也是要半个多时辰的。
  李于双当时开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原因,所以,不但卖些日常用品,还对李韩姚道,可以寄卖其他人家的货物。
  快天黑的时候,李韩姚和李于双一起回了家。一家子都围过来听李于双讲明瓦的事。
  李于双对今天这个事办得还挺满意的,也可以说得上是意外之喜吧。
  李于双和李韩姚一早到了城里,李韩姚去送货,李于双跟着,顺便也多联系了一下,冬天菜的价钱。
  还好,这个地方虽然小些,可是城里的富人还真不少。对于吃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价钱暂时谈到了是夏天的四倍,有多少,人家酒楼就要多少。还要和李于双签契纸,李于双暂时没签,只说这菜不好说,只因为这是第一年试种,若是有了经验,明年一定和他们签下契纸。
  完了活计,由李韩姚陪着,两个人找到那家砖瓦铺子。正和李行书她们打听的一样,李于双地这个不熟悉,可是现代那透明的大棚她还是很见过的。
  明瓦看起来就像是有些透明的有机玻璃,不过,厚度是够厚的,足足有五个米毛儿那么厚,有些像玻璃砖。
  价钱是真的贵些,李于双便问有没有其他类似这东西的东西。
  那掌柜的看李于双虽然小,可是这口气却是很镇定,颇有些气势,便拿出了几片和明瓦相似的瓦片来递给李于双道:“这是烧坏的玻璃瓦,本来是要用来镶到墙面上的,可惜了,颜色有些花,用来做屋瓦还不成,若是丢掉又失了本钱。”
  李于双看着柜台上放着几种瓦片,对这种大约300MM长宽的瓦片来讲,她觉得,若是自家用在火窖上,也未偿不可呢,而且,这个透明度高些,就是有些花哩忽哨的,真的是做什么都有些讨人嫌呢。
  “掌柜的想卖几何?”李于双拿着那瓦片端详了一回,这才放回去问掌柜的价钱。
  “姑娘看着这瓦片还能用?”掌柜也有些好奇,这些瓦片做屋顶是不成的,贴墙更是不中用的。
  “掌柜的,货卖有缘人。我瞧着还能对付着有用,你只说价钱几何?”李于双淡淡 地道。
  “小姑娘,你也知道,这是琉璃瓦,很贵的。”掌柜的见李于双神情自然,而且,也淡淡的,可是看着还有心买,心里摸不准。
  “掌柜的,这些对外人说的话,就不要说了。我的事情还很多,只想知道掌柜的你要多少钱即可。”李于双打断了掌柜夸夸其谈,她没时间和掌柜的一文一文往下磨。
  “三文一片。”掌柜的见李于双有些不耐烦,忙伸出三根手指道。
  李于双笑了,指着那瓦片对掌柜的道:“掌柜的这是要留下这些废料?”
  “哪能呢,小姑娘说笑了。”掌柜看着李于双的笑容,有些不自在。
  “既然掌柜是想卖,那就给个诚心的价。想来这瓦肆铺子,也不只掌柜一家。”李于双道。
  “小姑娘,这是琉璃瓦呢,总不能当成红瓦卖掉吧?”掌柜苦着脸道。
  “红瓦是盖房子用的,是正经的用途。”李于双拎起那片瓦道,“我想知道,这瓦能做什么?”
  掌柜的有些泄气,这东西自然是不能当红瓦用的,可是,若是真的只卖个红瓦的价,她也就是少赚些罢了。
  “我真是服了你了,小姑娘,不二价,二片三文怎么样?”掌柜咬着牙,再次伸出了三根手指头,盯着李于双微薄的红唇。
  “我要一万片,一文!”李于双伸出一根小手指,冲着掌柜的微笑着道,“若是掌柜的觉得行,那咱们就成交,若是不成,咱们再出去转转。”
  “行,成交。”掌柜的咬牙切齿地道。
  不过,一下子就卖出一万片,她还是赚了几百文。虽然和其他瓦片比起来,要少赚了不少,可是,这也挺多的。量多也取胜啊,于是想开了的掌柜的,换上了笑脸道:“小姑娘,不知道要送哪里?几时送?”
  李于双没成想,这还带送货的。当下便喜欢起来。脸上却不露声色道:“我先与掌柜的留下定钱,写个契约,我用的时候,就会派人提前来送信,到时候掌柜的给我送货即可,掌柜的看,这样可行?”
  “行,当然行。”掌柜搓着手,笑眯眯地道。
  “那咱们就写契纸吧。”李于双笑着道。
  留下了一两银子,写好了契纸,姐妹两个又去城里的杂货铺子批发了一些日常用品,这才让坐着骡车回到了家里。
  看着已经被家里男人收拾好的小铺子,李韩姚的心情是激动的没法形容,连李于双都有些动容起来。
  不用吩咐,李韩姚就把批发来的油盐等物放置好,这才关了门,回到堂里,商量着要几时才开的事情。
  饭早就做好了,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说起开铺子和送礼的事情。
  “明天是老林家洗三的日子,我去就成了。她家困难成那样,也不好都是吃。”李行书道。
  “这个行,家里的事情不少,没时间去吃酒的。”李于双也同意,“明天咱们家的铺子就开张吧,铺子先由大哥和二哥一替一天的看着,都记好了帐。等到我们把火窖忙活完了,这铺子就交到大姐的手里。”
  “行,都听你的。”
  “至于林家的礼,娘看着办吧。家里有鸡蛋,还有菜和瓜果,若是要随着钱的话,娘看看要多少钱才够。”李于双终于知道,这林家和她们家的亲戚是怎么样的,既然是亲戚,那就随礼吧。
  “也不用钱的,我拿两把子鸡蛋就成。”李行书道。
  她们家的鸡已经开始下蛋了,三只山鸡,每天都是三个蛋,就算是这大夏天的,也一天不少。而且,那才两个来月的半大鸡子儿,现在看着,用不了冬天,也能下蛋了。何况,她们家还有鸭子,那两只母鸭子每天也是两个蛋,八只小鸭子已经长成成鸭,现在有五只是母鸭子,已经在陆续地下蛋,她们家还真不缺蛋。
  “那明天咱们就找人来脱坯和挖地窖吧。”冬天她是要存冰的,而且,现在趁着还没到农忙的时候正好可以把火窖盖起来,到忙了秋收后,她就要让火窖出菜了。
  骡子现在正是青壮的时候,明天早起,李韩姚要送菜进城,回来要和于爹爹两个去西山搬石头,小爹爹要在家里准备菜饭,要招待脱坯的人。
  全家从大到小,没有一个是呆着的。                    
作者有话要说:  

  ☆、恢复更新

  先是告示,准备恢复更新。预计时间2月7日。敬请期待。                    
作者有话要说:  

  ☆、收获的日子

  李家这边在忙,第三天,李行书提着两个爹爹准备的洗三礼去了林王一家。
  家里一直忙着,李于双就差把自己劈成两个人来用。眼看着天一天天的要冷起来。家里的事还有一大堆没有做,而且最重要的是,银钱不凑手啊。
  李于双生生地觉得,自己带着空间来重生,看来是老天有心跟她作对的。
  不然为什么别人穿越了,没有空间也会活得那般潇洒自在呢?她却是劳心劳力,还不见得家里有多好。
  好在,努力还是有回报的。
  这次脱了近五千块土坯,而且,还在秋抢之前把用做地基的石头都弄了回来。当然,一家子人也都累得够呛。每天出门去,回来已经不想说话,直接就吃了饭躺倒。
  李于双也没抓着钱不放,直接让李韩仲拿了钱买了大肉,每顿都是肉菜,或是炒,或是炖,家里人有着湖水的滋润,还算挺了过来。
  这一转眼的,就到了秋头子上。大家都忙着收地里的庄家,交了租子,剩下的就是自己家一年的收成。所以,这会儿,不管是穷家还是富家,都干得热火朝天的。
  李于双家里也不例外,家里本有五亩田,今年是种了些包米,收起来也是挺费功夫的。
  不过今年她们家有大青骡跟着帮忙,省下了不少人工力气。另外还有河滩上的五亩自种的荒地,虽然打的不多,但那也是粮食。
  不过这次收秋粮,李于双可是想好了。家里的小铺子先关上,全家全力去收秋粮。
  冬天的事情还不少呢。可不像是别人家里,收了秋粮之后,就是冬闲了。她们家的冬天可是很忙的,人养不好,可怎么能行。
  因为要收秋粮,虽然加起来十亩也不算多,连李于双也不得不加入了收粮的行动中。
  李家今年靠河滩的五亩地收成是相当的好,这也是比往年的收成来计算的。
  这是李于双平时没事就来河边,想着看看明年这些荒地要种水稻的,所以,没事就下地里去看看包米的长势如何,看着包米半死不活的样子,她也就手贱地往里放些泉水,这样不知不觉中,这河滩地上的包米长得就真不错。
  村里的地一般都是在村子的四周,有些是远一些,现在村子里几乎看不到闲着的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帮着家里收秋粮。
  这关系着一大家子一个冬天的饱暖问题,地里是男人和女人的天下。老人负责在家里看着还不能干活的孩子,顺便的把打下来的饴糖铺开晾晒。
  有车的自然是把包米掰下来装进筐子里放到车上,由少年推着回家,然后再来。
  李于双她们家干活还是像原来一样,家里的三个大人都去五亩良田去收粮。李韩姚力气大,负责推车往家里运。
  而李于双则是带着她的两个哥哥负责河滩上的五亩地。
  等到李于双带着两个哥哥来到河滩地,看到地里的包米长势,都有些吃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