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小当家-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要不是有沈伯父陪着过来,我们还真被古县令给骗了,说不定赋税还真按良田来交了,如此算下来,五百六十亩,一年可就是一百多石米呢,五年算下来,要省近千两银子啊。

就算按一半交。也有五六百两银子。

可恶的贪官!

七朵在心里恨恨骂。

事情办妥后,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谭德金主动提出来,要请沈怀仁和古县令吃饭。

但被沈怀仁拒绝了。说七朵他们挣点儿钱不易,能省就省。

但谭德金、七朵坚持,正好下午还要去丈量面积,沈怀仁只好答应。

不过,没去春风得意楼,七朵担心谭德金会碰上徐老太爷他们,几人去了悦客来。

七朵比较高兴的是,今天在县衙门未遇见王红雷。

想到王红雷,她立马想起他那套宅子。

七朵眸子微转,站起来为古县令绪了杯热茶,笑眯眯的说道,“古大人,您可真是大大的好人呢,竟然会将自己的宅子借给下属住。”

谭德金看向七朵,知道她说得谁。

七朵微微眨巴了下眼睛,示意老爹莫漏话。

古县令眨巴了几下眼睛,然后摇头,“没啊,本官来桐林县才几年功夫,还未在此购置房产。再说了,衙门里住的地方,十分宽敞,我也没这必要再去买宅子。

对了,七姑娘,你这话是听谁说的。”

当着沈怀仁的面,他可一定得将这事说清楚。

不然,让沈怀仁怀疑他在桐林县购买多处房产,自己住不了,还给下属们去住,到时要是让人来查自己,那可就不妙了。

七朵早就怀疑王红雷在说假话,当然,古县令这贪官的话也不能全信。

但或多或少能从古县令嘴里套出些话来。

“啊,不会吧,我听我们庄上好多人都在这样传呢,说王捕头现在住的宅子就是大人您暂借的呢。”七朵微嘟嘴,十分天真的回答。

沈怀仁眉头微拧了拧。

王红雷与七朵的关系,他清楚,只是不知她为何好好要问古县令这事。

但不解归不解,却不会戳穿七朵与王红雷之间真实的关系。

古县令知道七朵家住在谭家庄,也知王红雷的岳家就在那儿,却不知她与王红雷的关系。

他眸子微沉了沉。

王红雷,你个混蛋,怎可在外面如此胡言乱语坏我名声,看老子回头怎么收拾你。

他在心里将王红雷的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沈大人,七姑娘,你们别听外面那些谣言。你们应该也知道,红雷那小子的岳父是位神算,在这十里八乡的很有名气,他这岳父可是赚了不少银子呢。

他岳父在县城里买了两处宅子,小些的宅子给了王红雷夫妻住,大些的宅子好像让王红雷他们帮忙出租吧。

事实就是回事,可能他岳父母不想在你们庄上太过显眼,故意这般说,让大家误以为他们没钱。”古县令如此解释着。

ps:

撒花感谢may妹妹妹纸的平安符支持,么么哒,爱你哟!

内个内个……书友印象中的‘百合大爱’是哪位妹纸点的啊,亲爱的,你们也太重口了哈,这是要闹哪样啊,呜呜…………

 第171章:(2月粉红加更)

古县令这番话,让大家都十分诧异。

七朵眉头微皱。

她认真想了想,这些话应该都是王红雷告诉古县令的。

应该有一半是事实,谭德银真的在县城里买了宅子,就是陈墩路那处大宅子。

而王红雷的宅子应该是他自个儿买的,依着谭德银夫妇的性格和家中实际情况,他们不可能会给出嫁的女儿买宅子,家里还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呢。

王红雷之所以对古县令说现在住的地方是谭德银买的,那是怕古县令知道他在外面贪了好处。

就连沈怀仁也讶了下。

他知道谭家还未分家,谭德银瞒着谭老爷子在县城买房子,这可是大不孝啊!

当然,最最诧异的当数谭德金,他怎么也不信谭德银会在县城里买宅子,而且还买了两处。

他想着谭德银私房钱肯定是藏了,但绝对不会有这般多。

可现在这话出自古县令的口中,他又不得不相信。

“古大人,不大可能吧,算命哪儿能算许多银子哟。”谭德金勉强的笑了笑,说道。

其实这也是七朵一直在想的问题。

她十分怀疑谭德银的收入除了算命与看风水做法事外,可能还有其他隐形的收入,是谭家人所不为人知的。

就像上回林家一事,谁也没想到他们夫妻二人贪了那些聘礼,就连赵氏都不知道。

谭德银是算命的,人家又都信他。那他有没有可能利用别人的这份信任。去做一些其他违法的勾当呢?

七朵忽然生出这个念头来。

念头一起。她自己也吓了一大跳。

如果谭德银真的利用算命的身份去做那些违法的事儿,最后要是被人给揭发出来,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啊。

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啊,像前世,有很多什么大师神算之类的,就利用有些人特别相信的心理,骗财又骗色的。

七朵希望是自己想太多了,希望谭德银没那样大的胆子。否则,到时家里人都会受牵连的。

古县令对谭德金这句话不屑一顾,十分不赞同的摆手,“你这话是大错特错,县城里多得是有钱人,他们为了改风水改命格,花多少银子也愿意啊。

还有,这东西很灵的,像前几日东大街包子铺胡掌柜的母亲回了趟乡下,回来后忽然心神不宁。吃不好睡不下,总觉着家里有不干净的东西。请了郎中都看不好。

后来,胡掌柜带了母亲去看谭先生,谭先生画了道符给胡掌柜老娘喝了,然后又让胡掌柜买了些纸钱,晚上子时在县城的路口处烧了。结果第二日,这老妇人的病就好了,能吃能喝能睡,就像什么事都发生过一样,可真是神了。”

古县令说得神乎其神,一脸的神秘。

沈怀仁点头,赞同古县令所说。

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了,就连那位高高在上的主儿,也是极信这些东西。

应该是痴迷!

唉,有此当家的皇上,真是令人忧心啊!

沈怀仁在心中叹息。

七朵不置可否,这种事,信则灵,不信则无,她持中立的态度,不去评价这些人的对错。

她只对谭德银眼下的处境表示感兴趣,听古县令话里的意思,谭德银如今在县城里倒变成了一个知名人物啊。

还真没看出来,他这受伤不但不是坏事,反而因祸得福,大赚一笔啊。

七朵虽然极讨厌谭德银,但对他这种在逆境中都能赚钱的本事,还是表示佩服的。

沈怀仁不想听古县令继续鼓吹这种事,将话题给岔开。

吃完饭,沈怀仁却抢着付了银子,怎么都不肯将银子收回来,说他请大家吃顿饭有何不可的。

但谭德金私底下又叮嘱七朵与六桔,让她们莫要将谭德银买宅子一事告诉谭老爷子,还没有最后确定的事,万一到时弄错了可就不好。

七朵点头答应。

心里却在想,最好他谭德银往后老老实实的,别再耍那样乱七八糟的的心思,否则,这事定要给他捅出去,让他受到报应。

正好要去芦花坡,沈怀仁告诉七朵,顺便绕些路,接黄大人去藕塘看藕,好将这笔生意先做成。

七朵当然赞同,正求之不得呢。

七朵父女三人与沈怀仁同乘一辆马车,古县令带着师爷和四名衙役乘了一辆马车,先去女儿桥镇接了黄大人,然后再向芦花坡行去。

黄大人比沈怀仁身材略矮,体格健壮一些,白面黑须,双眼炯炯有神,看起来十分威严。

到了芦花坡,大家分别下了马车。

看着满目的荒凉,沈怀仁与黄大人同时摇头叹息,直呼可惜。

“老哥,你们将这片山林买了下来,做了件大好事啊。希望你们能好好利用这大好的资源,将这荒凉之地变成繁荣兴旺之地。老夫希望过几年回来时,看到的是一片硕果累累丰收的景象。”黄大人对谭德金十分郑重的说道。

他与沈怀仁一样,都是真正忧国忧民的好官。

“大人放心,草民一定不负大人的期望。”谭德金受宠若惊。

平日与沈怀仁说话都有些结巴,何况现在还是一位正在任上的大官,他更加敬畏。

沈怀仁微笑着对黄大人说,“黄兄,谭大哥一下子买了五百多亩荒山,这是不是该有点儿什么奖励扶持扶持,谭大哥一家也不容易,这些银子还是问人家借的呢。”

他如今丁忧,不在任上,有些事有些话不好说不好讲。

故之前对古县令不好多说。

他喊上黄大人一起来此,看藕是一桩,还有就是希望能为七朵家多争取一些福利。

黄大人立马爽快的点头。“朝廷对这开垦荒山本就十分支持。何况老哥还是主动购买这片山林。除了免五年赋税外,再奖励两头耕牛一匹马做为开垦的牲畜,农具三套。”

然后看古县令,“这件事你赶紧办好,最迟明日将这些东西交到谭老哥一家的手上,眼下正是春耕的季节,可不要耽搁了播种。”

“是,黄大人。下官回去后立马办。”古县令苦涩的应。

“对了,牛与马匹,一定要选最好的,若有差池,你看着办。”黄大人肃了脸色叮嘱。

古县令连呼不敢。

得到了两头牛和一匹马,这让七朵与谭德金喜出望外,正准备买马呢,这下好了,倒省了几十两银子。

“多谢黄大人。”不用沈怀仁吩咐,谭德金带着七朵与六桔。向黄大人行礼致谢。

黄大人虚扶了下,忙道。“不用如此客气,对了,你们可还有什么难处,说说看。”

谭德金看七朵,这难处一大堆,不知说哪样比较好。

七朵眸子微转,笑着答,“黄大人,其他的难处,我们自己会想办法克服的,不敢再劳烦大人您。只是希望等将来种出庄稼后,如果在售卖方面有难处,还请黄大人您和古大人多多帮助,嘿嘿。”

种东西出来不难,可将这些东西全部卖出去,可就不一定容易了。

如果有官府做为后盾,帮忙介绍一些客商呀,或官府自己来采购呀,那销路自然不用犯愁了。

沈怀仁看向七朵的眼神中又多了两分赞赏,恩,小丫头脑子转得挺快,聪明!

夫人的眼光果然没错,呵呵!

他平直的嘴线上扬。

黄大人也用手指点着七朵笑,“好小子,你这难处本官不答应也不成啊,呵呵,成,放心,只要你们能将这五百多亩的荒山变良田,将来种出的成果要是卖不出去,本官一定会鼎力相助。”

“嘿嘿,黄大人,您贵人事忙,会不会到时忘了这事。”七朵发挥年纪小的优势,十分天真的问。

“你这小子,难道还不相信本官嘛,本官说话那可是一言九鼎。再说了,本官要是忘了,小子你不找本官,你沈伯父也不会饶了我啊,呵呵。”黄大人笑着应道。

“多谢黄大人玉口良言。”七朵与谭德金他们再拜黄大人。

七朵的信心再次爆棚,太好了,有黄大人这句话,往后有困难就可以去找他啦。

“对了,小子今年多大了,你这般聪明,为何不去读书考取功名啊?”黄大人对七朵十分喜欢,不由拉起家常来了。

七朵看了看沈怀仁,笑。

沈怀仁拉了拉黄大人的胳膊,笑,“黄兄,这回你看走了眼吧,这不是小子,这是位姑娘,她想读书啊,可是无法考取功名哟。”

“啊,什么,是丫头啊。”黄大人用惊讶的眼神将七朵好一番打量,然后哑然失笑,“你这调皮的丫头,倒将老夫给骗了。”

“黄大人,对不起,我不是存心的,嘿嘿。”七朵笑着道歉。

“没事没事。”黄大人挥着袖子说道,然后对沈怀仁说,“真没想到,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有如此的胆识与见识,真是长了见识。”

“七丫头的本事还多着呢,这才是冰山一角。”沈怀仁毫不吝啬的夸。

真是爱屋及乌啊,他见妻子和三个儿子都喜欢七朵,将她当做了家人来待,不知不觉中,他也将七朵视为女儿一般,说话的语气不经意变得十分亲昵。

而且夸七朵时,他脸上还露出了自豪骄傲的神情。

只不过,他自己不知而已。

接下来,古县令与谭德金他们去丈量面积,谭德宝与汤胡也不挖藕了,跟在后面去帮忙。

而七朵则带着沈怀仁与黄大人去藕塘边看藕。(未完待续。。)

 第172章:小举措大改变

看着藕塘中忙碌的挖藕工人,不时的将一截长长的莲藕从污泥中取出,黄大人连声称奇。

他捋着颌下的短须叹,“真没想到,在这样的季节还能看到如此繁忙的采藕场面。”

“没错,这时节是种藕的时候。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此时莲藕才显得格外珍贵啊。”沈怀仁道。

黄大人看着像泥人一样的挖藕工人,有些心疼的说道,“这些挖藕工可真是辛苦,瞧他们那腰一直弯着,一般人哪儿能受得了哟。”

“唉,是啊,其实不光是这莲藕,咱们平日所吃的哪样食物,不是经他们如此辛苦才得来的。”沈怀仁也感慨。

黄大人点头称是。

然后他又扭头温声问七朵这些工人的工钱是如何算的。

七朵说了工钱的结算方法。

“嗯嗯,好,丫头很厚道,多劳多得,提高了雇工们的积极性,同时又不苛刻雇工们。这法子好,是谁想出来的?”黄大人笑眯眯的点头夸。

这时代人家雇工的工钱都是按天算,还没有计件工资的结算方法,所以他才会如此问。

“嘿嘿,是我。”七朵憨憨一笑。

黄大人和沈怀仁都盯着她认真的瞧,眸子里盛满了不可置信。

特别是沈怀仁,他在想,这丫头怎会如此聪明,她脑子里到底有多少新奇的想法和主意呢?

“不得了不得了,你这丫头太厉害了,尽然能想出这样好的办法来。丫头,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出这种法子来的?”黄大人夸过七朵后,又对这方法的产生感兴趣。

他想了想,认为如果能将这种工钱结算方法在整个大名朝推广的话,肯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七朵没想到,自己一个个小小的举措,极有可能带动整个大名朝的改变。

黄大人的问题。让她有一点儿小尴尬。这主意最初可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呀,是前世的前辈们想出来的,自己只不过拿来用罢了。

但她还是如此回答了黄大人问题,“黄大人,沈伯父,是这样的,当时我们家准备雇人挖藕时,我四叔就担心有人拿工钱不出力干活。

因这样的人的确是存在的,而我们又不可能像那些地主一样,让监工们拿着鞭子看着大家干活。这一点我们是怎么也做不到的,都是邻居。

后来。我就想,既然拿一样的工钱,有人干得多有人干得少,如果干得多的就多拿钱,干得少就少拿钱,你不干就无钱拿,这会不会好些呢。

我就将我的想法对爹娘和四叔说了。他们都赞同,说这样一来十分公平,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二来也可以杜绝有人浑水摸鱼,毕竟我们家也不是那有钱人家,钱必须用在刀刃上。”

黄大人与沈怀仁认真听完七朵的话,均沉吟了半晌。

他们都在想,拿一样的工钱,有人干得多有人做得少。这种情况在朝廷那些官员们当中也存在。

相同的官级,拿一样的俸禄,有人鞠躬尽瘁,尽心尽力为大名朝效力。

而有人却只拿俸禄不干活,天天混吃等死。

七朵眨巴着眼睛看他们,心想,他们可能被自己这想法给雷了吧。

不怪他们,计件工资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新鲜的事物,接受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

“哈哈,忠和,你这位侄女可了不得啊,这些想法虽新鲜,却十分实用。”黄大人这次是看着沈怀仁夸了起来。

忠和是沈怀仁的字。

沈怀仁也笑着夸七朵。

七朵不好意思的笑着谦虚。

几人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