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6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条进攻路线,乍看上去,的确是不能够确定江宁营究竟是什么选择,但只要稍微留心,结合苏天成以前作战指挥的特点来看,就能够分析出来,苏天成一定会选择拿下天津,直接进攻京城。这样一来,用最快的速度摧垮了朝廷。苏天成就能够统一中原了,至于说朝廷被摧毁之后,江宁营收复其他的地方,难度会小很多的。
  一番分析之后,陈新甲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在河间府城与保定府城设防的想法。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到沧州和天津了。
  这一次,不用王道直建议,陈新甲就直接决定了,在沧州与江宁营展开决战,万一在沧州失利了。还可以退守天津,若是直接选定天津,天津一旦失守,京城就危险了。
  王道直完全赞同这样的安排。
  一场规模庞大的决战,终于露出了雏形了。
  再一次与王道直认真商议之后,陈新甲迅速将战役部署禀报皇上,得到了皇上的首肯。
  陈新甲的这个安排本来是很不错的,也抓住了要害,所谓毕其功于一役,谁胜利谁失败还是说不准的事情,可陈新甲最大的失误,也就是将这个作战部署禀报给了皇上,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然做出来了决定,只要临阵的主要指挥官知晓就可以了,过早的将作战部署禀报给皇上,一是不敢保证不泄露出去,二是不敢保证有人指手画脚,影响具体部署。
  可惜陈新甲的想法过于保守,这也是因为朝廷有着这样的惯例,陈新甲不敢保证百分之百的胜利,故而将作战部署禀报给皇上,这样就等于推卸了一部分的责任,万一将来战败了,责任也不是由他一个人来承担的。
  皇上和陈新甲绝对不会想到,内阁首辅周延儒与苏天成之间,竟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朝廷诸多机密的事宜,苏天成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虽然并非是完全精确的情报,可只要做出来简单的分析,就能够得到真相。
  皇上首肯了作战部署之后,陈新甲迅速制定出来具体的作战计划,同时将这个计划,以绝密情报的方式,通报给了已经秘密进入关内的多尔衮。
  多尔衮本来是有些不服气的,认为这次的战斗,应该由他来指挥,大明的那个内阁次辅陈新甲,曾经是手下败将,有什么资格来做大帅,不过皇太极早就打过招呼了,多尔衮只能够是服从大局。
  收到了具体作战部署计划之后,多尔衮是带着轻蔑的态度阅读的,但渐渐的,多尔衮脸上的神情开始变得专注了,他手持作战计划,对着地图开始仔细看起来,到了最后,他不得不服气,看样子大明朝廷真的是有人才的,能够做出来如此精准的分析和判断,而且选定的决战地点,也是最为合适的。
  至于说军队如何的部署,哪支军队承担先锋的任务,虽然作战部署计划上面没有说,但从文字间透露出来的意思,看样子承担主要进攻任务的,还是明军,并非那些,满人权贵理解的,满八旗会在前面厮杀,明军在后面渔翁得利。
  多尔衮有着不一般的军事才能,既然领军作战,就要想到如何的取得战斗的胜利,而不要在还没有开始厮杀的时候,就想到如何的保存实力,那样最终的结局,不仅不能够保存实力,还会导致战役的失败。
  所以,多尔衮开始正视这次的战斗了,明军的战斗力他是清楚的,虽说大同边军可能比卫所军队强一些,但和满八旗比较起来,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先头部队都应该是满八旗。再说了,要是让明军作为先头部队,一旦明军出现了溃败,满八旗就是想着扭转战局,也是困难重重,兵败如山倒,这样的道理,长期征伐的军官都明白。
  经过慎重的考虑,多尔衮建议,由正白旗的近三万将士作为先锋部队,首先与江宁营展开厮杀,明军和镶白旗的将士,按照作战部署,逐一与江宁营展开厮杀,不能够短时间取胜的情况之下,就采用车轮战的方式,逐步削弱江宁营的实力。
  多尔衮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最终决战的地点,可能是在天津,而不是沧州。但沧州的战斗至关重要,基本可以决定天津决战的最终战局。
  收到了多尔衮的来信之后,陈新甲很是高兴,他清楚,多尔衮认可了在沧州作战的部署,而且从大局出发,主动承担了先锋的任务,这就令这一次的战役,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局。
  陈新甲及时将这个消息禀报了皇上,同时从京城出发,赶赴沧州。
  至于说多尔衮率领的大军,经过了山海关之后,沿着昌黎、滦州方向,快速朝着天津和沧州方向前进,按照时间上的要求,十一月下旬,满八旗和明军要在沧州会和,随即按照作战部署展开布置。
  无独有偶,苏天成所建议的作战部署,也是选择了沧州。
  在得知后金鞑子很有可能与明军联合作战的情报之后,苏天成认真思索了,他认为孙传庭率领的三万江宁营将士,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乘船直接抵达大沽口,从大沽口方向进攻天津,不需要因为明军和后金鞑子的联合,就急忙赶到沧州,七万江宁营将士,足够应对后金鞑子和明军的联军了,再说了,孙传庭带领大军从天津展开进攻,对于沧州的联军也是巨大的威胁,促使联军改变诸多的部署,考虑到天津的防御。
  苏天成同时认为,既然后金鞑子与明军组成了联军,那么诸多关键的战斗,江宁营主要的对手,就是后金鞑子了,从战斗力方面来说,后金鞑子明显强于联军,所以江宁营所有的将士,必须要做好残酷厮杀的准备,不能够有丝毫的懈怠了。
  苏天成更是提出来了,沧州只是战斗的一个地点,最终的决战很有可能延续到天津去的,若是明军不能够与后金鞑子联合,江宁营单独应对明军,恐怕在沧州就能够彻底解决问题,令明军无法抵抗了。
  根据苏天成的提议和建议,洪承畴开始思考修改以前确定的作战部署,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调整,尽量多的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因为接到了重要情报,江宁营从德州出发的时间,推迟了两天。
  这种对战局的分析,达到了惊人的不谋而合的地步,苏天成、陈新甲、多尔衮都不会想到,但他们都非常的清楚,这次的战斗至关重要,江宁营若是取得胜利,大明王朝就面临着覆灭的危险,后金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旦江宁营站稳了脚跟,就会从辽东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到了那个时候,满八旗和汉八旗除开拼死抵抗,没有其他的出路了,征伐是需要钱粮来保证的,后金占据的地方贫瘠,远不能够和中原比较,最终战役的结局,也就不用多想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沧州血战(1)'

  (感谢小强c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隶属于河间府的沧州,在明朝的时候,名气并不是很大,沧州曾经被称做是武术之乡,概因为这里习武之人众多,可惜明朝重文轻武,沧州也就不可能有着什么名气,这里距离京城大约有五百多里地,距离天津只有两百六十里地,陈新甲和王道直等人,之所以要选择沧州作为决战的地点,也是看中了这里交通方便、地势开阔的优势。
  沧州的气候很是特殊,春天干旱,夏天洪涝灾害多,秋天凉爽,冬天干燥,对于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来说,这样的天气是有些致命的,所以尽管属于北直隶的范畴之内,可沧州的老百姓日子是较为艰难的,特别是前些年遭遇了很多的灾荒,老百姓为了能够活命,大量的流离失所,外出去讨饭,之后朝廷的情况好了一些,沧州才因为距离京城不是很远,得到了一些救济,勉强能够稳定下来。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以来,沧州一直都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不管是流寇作乱,还是后金鞑子的骚扰,都没有能够入侵河间府,故而这里的老百姓,虽然因为生活贫困等等流离失所,但最终都还是想办法回到家乡的。
  没有谁会想到,一场决定三个王朝生死的大战,即将在沧州展开,这场战斗的激烈与残酷,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以至于历史学家多年以后,都还在专门研究这场战争。
  大晋元年十二月一日,也就是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
  已经进入腊月了。春节的气息开始慢慢出现了,老百姓忙碌了一年,都想趁着春节期间好好的歇息一下,不管是有钱没钱的,春节总是能够高兴一段时间的。
  可沧州的老百姓发现,州城附近的气氛突然有了很大的不同。大量的军队开始在距离州城不远的地方部署,这些地方被严密监控起来,寻常人等不得靠近,以往基本都歇息的州衙官吏,也开始忙碌起来了,大量的马车运送粮草,州城内的气氛更加的紧张,特别是州衙附近,能够看见来来往往的官吏和军官。神色匆匆,进出衙门,几乎没有什么话语。
  老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一些干扰,特别是州城方圆十里地居住的老百姓,有些老百姓的房屋被州衙征用了,除开一点少得可怜的补偿,什么都没有,就更不要说好好过春节了。
  没有人敢乱说什么。被强制要求搬迁的老百姓,只能够默默的忍受。傻子都能够知道,沧州恐怕要遭遇到大事情了,一些聪明的商贾,暗地里开始搬迁,士绅富户更是不用说的。
  这个时代的信息是非常闭塞的,老百姓根本不可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就知道气氛不同了,沧州可能要打战了,至于说是什么战斗,为什么要在这里打战,他们是一无所知的。但商贾和士绅富户知道一些情况。
  河间府紧靠着山东的济南府,一些商贾京城往来于河间府与济南府之间做生意,甚至有一些商贾已经搬离河间府,举家到济南府或者是登州、莱州、青州等地了,这些商贾是知道不少情况的,春节正是生意好的时候,一些商贾看见了这样的情形,不用思考就知道,朝廷一定是要和那个什么苏天成打战了,而且战斗的地点就在沧州,刀剑无情,这个时候唯有早点搬离才是最好的选择了。
  慢慢的,也就几天的时间,大量的人员开始迁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绝大部分迁移的方向,都是朝着山东的方向,他们从盐山、庆云等地进入山东,或者选择从宁津等地进入到山东,没有谁选择走景州,因为那样走道路远了一些。
  也就是几天的时间,有关在沧州要打战的消息,就传开了,不知道源头在哪个地方,官府就是想着调查,也无济于事。
  陈新甲已经抵达沧州。
  他曾经在辽东作战,那一次的战斗,虽然遭遇了惨败,但也让陈新甲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大到战役的部署,小到每一个军士是否吃饱穿暖等等,他都是了然于心的,其实要熟悉作战,遭遇失败就是最好的学习,不得不说,遭遇过失败、而且是惨败的陈新甲,对于如何的部署战斗,有着不同于一般的认识了。
  后金鞑子的驻地,距离沧州城十里地,在一片山坡之中,这里紧靠着官道,戒严措施是非常严密的,不仅仅是寻常百姓不准靠近,就连寻常的官吏,也不准过去,传达命令都是经过了专门的军士,而且按照陈新甲的要求和皇太极的叮嘱,多尔衮率领的大军,也就驻扎在营地里面,绝不会外出的。
  陈新甲来到沧州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详细查看沧州的地图,派出无数的斥候,查看沧州官道附近的地形,选择最为恰当的作战地点,仅仅一天的时间,陈新甲就做出来了判断,江宁营不会选择走其他的地方,一定是沿着官道前进,攻占沧州的。至于说大军抵达沧州的消息,没有能够保密,陈新甲无所谓,这也是一种战斗的手段,通过壮大自身的声势,令苏天成和江宁营不敢轻举妄动,说不定能够为联军争取到更多的准备时间。
  迎战江宁营的地点,就在后金鞑子驻扎的那一片山坡之中。
  江宁营火炮的威力,陈新甲非常的清楚,故而选择开阔地带作战的想法,被他断然否定了,联军火炮的威力,远远比不上江宁营,若是选择开阔地带了,江宁营骑兵的勇猛,丝毫不亚于满八旗的骑兵,朝廷的骑兵更是不具有可比性,所以选择在山地作战,就能够克制江宁营的诸多优势,到时候能够决定战斗胜负的,还是军士的多少。
  联军认识一共有二十万,其中十五万大同变,五万满八旗军士,这二十万人之中,十万人作为先锋部队,迎战江宁营,十万人作为预备队,在战斗厮杀的过程之中增援。
  州衙厢房。
  多尔衮和王道直站在两边,陈新甲的面前摆着沙盘,沙盘里面就是选定的决战地点,既然是联合作战,陈新甲就需要做出来妥善的安排部署,特别是要给多尔衮说清楚,免得因为交流不畅,导致作战过程之中出现偏差。
  多尔衮的汉语说得很是不错,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翻译,陈新甲指着沙盘上面一个个的位置,开始逐一分析情况,多尔衮和王道直都听得非常仔细。
  一番分析之后,和刚开始进入到厢房有了很大的不同,多尔衮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他也开始佩服陈新甲了,虽说今日是第一次见面,而且这个陈新甲,曾经是大清国的手下败将,但陈新甲的一番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说清楚了江宁营可能进攻和行军的方向。
  “诸位,俗话说得好,兵者诡道也,这虚虚实实之间,我等需要把握关键点,江宁营为什么会选择走官道,本官已经详细分析过了,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王道直和多尔衮同时摇头,表示没有什么异议。
  陈新甲的神色变得异常的严肃。
  “江宁营的火炮威猛,故此大军必须要避开江宁营的火炮,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选择这里作为决战厮杀的地点,本官是认真考虑过的,这里山坡很多,将士可以依托地形躲避或怕的袭击,故而火炮的威力大大降低,这样的地方,也不是很利于骑兵作战,重点还是要依靠步卒,两路大军按照预先的安排,多尔衮带领五万军士,埋伏在官道的左边,王道直率领五万大军,埋伏在官道的右边,左右两边的埋伏距离要稍微错开一些,本官得到的准确消息,进入南直隶的江宁营有十万人,就算是一部分乘坐战船出发,从陆路进军进攻的江宁营军士,也不会少于五万人,这些军士进入到上谷之间,队伍必定会拉开,故而联军的埋伏地点也要适当的拉长一些。”
  “第二手的准备,就是江宁营不从这里通过,选择其他的道路,譬如说绕开这片上谷,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行军,你们看见了,本官在这里标注出来了几条通道,通过斥候前去侦查,仅仅有一条道路是可行的,若是江宁营从这里经过,形势对联军就非常有利了,这条道路很是狭窄,江宁营通过的时间不会很快,这就有利于联军在展开进攻的时候,掐断江宁营,将其分割包围,这个地方,距离山谷不是十来里的距离,联军调动是完全来得及的。”
  “斥候禀报的消息,江宁营已经经过了东光,抵达南皮了,这就完全证明了,江宁营是打算拿下沧州之后,直接进攻天津的,最后威胁到京城,从时间上面判断,少则两日,多则三日时间,江宁营就可以进入沧州所辖地方了。”
  “具体的商议就没有必要了,若是有什么困难,以及在部署的时候,是不是有考虑更好的建议,这个时候可以提出来,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安排了,恐怕没有时间在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