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4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何招募军士,这是苏天成长时间思考的问题,在辽东招募,不是很好的选择,辽东这个地方,经过了常年的战火,老百姓的人口数量锐减,招募军士的条件,显然是不成熟的,登州和莱州更是不用说了,至于说南方,距离太远,也没有专人去操作,朝廷里面的气氛不一样了,这一次招募水师,自己肯定是需要慎重的。
  这个任务,苏天成直接交给了宋思军。
  招募的重点,集中在了陕西,陕西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战火,流寇的骚扰,也令这里的人口锐减,但经过了几年的建设,陕西慢慢开始复原了,情况好转了,招募的条件是可以的,同时,在陕西招募军士,有着好几个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朱审烜在陕西担任巡抚,官府是全力支持这件事情,另外一个方面,陕西裁撤了卫所军队,取消了军户制度,老百姓对于进入军队的看法,有些改变了,加入军队的积极性,比较其他的地方,热情高涨一些,最后一个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江宁营在陕西的印象是很好的,只要说是江宁营招募军士,在陕西是能够得到老百姓支持的。
  交给宋思军负责,也是经过了苏天成认真考虑的。
  朱审烜和江宁营是不能够沾边的,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都是禁区,陕西的各级官府也不能够直接插手这件事情,若是要求毕懋康和孙元坤直接去招募,完成任务是可以的,但安宁堡和靖边的安稳是最大的事情,驻守在互市的江宁营,不能够分心,从辽东派出江宁营将士,不一定熟悉情况,思来想去,宋思军是比较合适的。
  宋思军来办理招募军士的事情,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引发众人的关注,他招募的重点,都是在商贾的护卫人员中间招募的,这些人的素质很是不错,身手也可以,大部分都愿意加入江宁营。
  “宋老板,招募军士的情况进展如何了。”
  “大人,小的已经联系到了一万余人,这些都是能够保证的,一部分已经集中在安宁堡和靖边了,进入了江宁营的军营,一切的消息都是保密的,外界目前还不知道情况。”
  “很好,按照要求,能否招募到一万五千的军士。”
  “这点小的不敢保证啊,孙大人对招募的军士,要求特别严格,身体不好的、品性不好的,年纪稍微大一些的,都是不要的,小的也是用尽全力了。”
  “嗯,还是需要辛苦你,招募到一万五千人,这件事情,你直接和孙元坤联系,按照孙大人的要求进行招募,必须在正月内完成,如今互市的交易火爆,你可以考虑,从蒙古部落的护卫队中间,招募部分的军士。”
  “大、大人,招募异族的军士,这个小的不知道孙大人是不是同意啊。”
  “不要那么惊慌,其实这没有多大的区别,当兵的目的,首先是需要能够养活家人,若是招募到了蒙古部落的军士,他们的家人是可以迁到登州和莱州的,也是能够得到耕种的土地的,生活能够保证,不过招募蒙古族部落的军士,品性是最为重要的,这方面一定要把关,宁缺毋滥,招募蒙古族部落军士的事情,我会和孙大人说的,你将重点放在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必要的时候,派人和两个部落的首领联系一下,我想他们一定会支持的。”
  “小的明白了,小的回去之后就办理,若是招募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军士,还是比较方便的,安宁堡和靖边,有大量的商贾,时时刻刻和两个部落保持联系,也有少部分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人,长期呆在安宁堡和靖边的。”
  “嗯,剩下的五千人,可以悉数在两个部落之间招募,每个部落两千余人,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历史上是非常骁勇的,锡伯营的名气很大,只是自己穿越了,改变了历史,后金没有来得及招募到这两个部落,这么好的机会,自己要是不利用,岂不是可惜了,招募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勇士,好处是不少的,能够融洽民族的感情,也能够令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更加的效忠大明朝,只不过这样的事情,暂时需要保密,朝廷里面肯定是有反对的声音的。
  正月以后,苏天成就要到登州去了,他出发的时候,招募的一万五千军士,还有一万江宁营的将士,也要跟随到登州和莱州,同时一部分的江宁营将士,驻扎在青州,这样登州莱州和青州的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五千人,足以保证安全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百二十四章 调整军官'

  斩杀军官,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边军的战斗力,杀人绝不是目的,军官对于军队的重要性来说,是无法替代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马上要离开辽东的苏天成,重点的目光,还是对准边军军官的。
  辽东的稳定是不能够动摇的前提,一切的调整和部署,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可苏天成面临的实际情况,也是有些棘手的。
  虽然裁撤了大量的边军,绝大部分的军屯户,都直接离开军队了,但边军之中,众多的军官依旧是存在的,军官多了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浪费军饷不说,还会影响到边军的战斗力,特别是以前驻守山海关的边军,估计吴三桂是为了能够笼络住军队,配备足了军官,基本没有什么空额,这在大明军队中间,是非常少见的情况,就算是江宁营,也没有按照明军军官配置的要求,来安排那么多的军官,江宁营注重的基层军官的配置,对于总旗和小旗这类的军官,是非常看重的,但对于卫指挥使机关这一类型的高级军官,反而不要求配备完全,一个卫指挥使机关,有着不少的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等军官,这些军官的配置,追求能干高效的原则,而且地位越高,军饷越多,消耗的银子也是越多的。
  裁撤边军之后,空余下来大量的军官,他们无所事事,手下几乎没有什么军士了,祖大寿、吴三桂、祖大弼、祖大乐等人,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可奈何的,他们不可能自己动手来裁撤军官,只能够是这样放着,加之督师府也没有提出来要求。只是在腊月的时候,督师府斩杀了三十余名军官,对这些军官,形成了巨大的震撼。
  离开辽东之前,苏天成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他思考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裁撤了十几万的边军,牵涉到的军官,好几千了,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而且这里面很多的军官,都是出身军官世家的。
  这个任务,落实到了渠清泽的头上。
  一段时间过去,渠清泽急的头发都要白了。也想不到好的办法。
  进入厢房的时候,渠清泽耸拉着脑袋。
  “大人,边军军官的事情,下官实在想不到好的办法,一共有八千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安置啊,下官调查过了,这些军官中间。能征善战的,只有少部分。大部分都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想要安排他们,可能性是没有的,那些能征善战的军官,名单下官都统计了。”
  “这些人有多少?”
  “一千一百人左右,余下还有七千的军官。如此庞大的数目,实在不好安排啊。”
  “这一千一百人,我待到登州去,余下的军官,按照你最初的想法。准备如何的处置。”
  “下官最初的想法,就是解甲归田,和被裁撤的边军一样,可惜这样的办法,不知道是不是可行,也不知道会形成多大的影响啊,要是没有充足的把握,是不敢动手的。”
  苏天成点点头,时间很是紧迫,必须要做出来选择了。
  他最初的想法,同样是让这些军官解甲归田,这些军官,文化水平不高,进入官府更是不可能,但总是这样放着,肯定也是不行的,能够给这些军官一部分的银两,让他们全部都解甲归田,是最好的办法,但这样的做法,直接在辽东做是不行的,如此众多的军官,要是出现什么骚动了,恐怕会闹出事情来,也是难以应付的。
  “老渠,你认为,让这些军官,单独成为一支军队,派驻到大同去,怎么样啊。”
  渠清泽连连摇头。
  “大人,下官说实话,这些军官,本事没有什么,架子倒是不小的,自视甚高,这样的人,到什么地方,都是令人头疼的,放到大同去了,张凤翼大人肯定是要头疼了,要是换做下官,就想着让他们解甲归田。”
  “这个办法,我也想过,但还是有些问题啊,贸然裁撤这么多的军官,恐怕会引发轰动,还是需要慎重的,督师府裁撤了那么多的军士,朝廷里面,已经有不少的议论了,恐怕今年的军饷,会削减下来的,当时也想着,连同这些军官,一并裁撤下去,可惜这一步没有做到,现在来处理,难度大了很多啊。”
  “大人,下官以为,没有多大的问题,要求他们直接解甲归田,不算是什么大的问题,再说了,年前杀掉了一批作恶多端的军官,引发的震撼是很大的,借着这个机会,裁撤军官,他们也是不敢多说的。”
  苏天成摇了摇头。
  “老渠,不能够仅仅看到有利的一面,还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裁撤了那么多的边军,引发的震动不小了,这次斩杀了作恶多端的军官,同样是一种震慑,做事情需要伸弛有度,一味的采取高压的政策,肯定是会引发一些怨气的,这种怨气是很致命的,弄得不好,就会形成怒火,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了。”
  “这些军官,在辽东还是有些影响的,不管怎么说,他们长期驻守在辽东,以前手下还是有些军士的,这种影响,不是短时间能够消除的,若是我们不能够顺利的予以疏导,采取强硬的措施吗,不合适啊。”
  渠清泽不说话了,朝廷里面的情况,他也是知道一些的,若是辽东引发了大规模的波动,正好给朝廷里面口实,说不定朝廷会迅速做出来反应的,派人到辽东来也是有可能的。
  厢房里面有些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苏天成终于开口了。
  “我看还是按照我的想法,这些军官,悉数派到榆林去,加入榆林营,让卢象升大人来训练这些军官,若是他们能够经过严酷的训练,今后慢慢的补充到军官队伍之中去,若是不能够经过严酷的训练,那就只好被淘汰了。”
  “好的,大人决定了,下官马上就去办理,这些军官目前也是人心惶惶的,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的安排,下官这就和卢象升大人联系。”
  “联系的事情,还是我来直接办理,我给卢象升大人写信,专门说明情况,请求他严格训练这些军官,有一点你要记住,这些军官,不能够留在辽东,必须全部离开辽东,一个都不能够留下来,全部到榆林去。”
  “大人需要留下的军官,暂时安排到什么地方啊。”
  “全部进入江宁营军营。”
  渠清泽离开之后,苏天成陷入了沉思之中。
  军官的事情解决了,剩下就是祖大寿、祖大弼、祖大乐和吴三桂的问题了,这几个人是关键,一段时间的接触下来,苏天成感觉到了,军官中间的很多问题,还是出在这几个人的身上,祖大寿的认识有些粗狂,对于军官中间的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不是很注意,这就造成了军纪不是很好的问题,而且在祖大寿的内心里面,对于这些事情,没有清醒的认识,这样最终对于增强边军的战斗力来说,是肯定有大障碍的,至于说祖大弼,性格沉稳,但不是军队中间的主官,在祖大寿的领导之下,很少关注这些方面问题,祖大乐的性格直爽,一般不注意军官的建设。
  问题最大的还是吴三桂,吴三桂的心思深沉,做事情有板有眼,一直都是致力于军队的建设,重点在于培植自身的势力,而且在军中有着很多的心腹,这是不容忽视的事情,苏天成来到了辽东,整顿边军,其实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了吴三桂的力量。
  如何的处理这几个人的事情,苏天成需要思考的,全部都留在辽东,肯定是不行的,特别是吴三桂,但若是想着将吴三桂带到登州和莱州去,这也需要极大的勇气,依靠着历史上的知识,苏天成知道,吴三桂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这样的人留在身边,如果没有强大的掌控能力,那就等于在身边放了一颗定时炸弹。
  可苏天成又不得不考虑,将吴三桂放在辽东,问题恐怕是更大的,裁撤了那么多的边军,吴三桂表面上没有透露出来什么态度和不满,不像祖大寿一样,还说出来内心的不满和担忧,吴三桂的想法,都是在内心里面,恐怕在机会成熟的时候,就会显露出来的。
  辽东坚决不能够出现波动,这样的情况下,苏天成必须要想办法,让吴三桂离开辽东,或者到大同,或者到榆林,或者到登州,相比较之下,让吴三桂到登州,是最好的选择。
  如此的情况下,吴三桂和边军的联系,基本被割断了。
  苏天成是蓟辽督师,对于下去的总兵官,有着调配的权力,一旦做出来决定,只要呈报朝廷就可以了。
  应该说,这件事情,苏天成已经思考了一段时间了,因为边军军官的问题,苏天成不得不迅速做出来决定,带着吴三桂离开辽东,直接到登州去,让吴三桂直接进入水师,同样担任总兵官,不管吴三桂如何的厉害,在他的面前,是无法做出来多少小动作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百二十五章 离开辽东'

  正月十六,苏天成做好了一切的准别,马上就要离开宁远了,他不知道这一次离开宁远,多长的时间才会回到这里,他不可能完全放心辽东的局势,可现实的情况,促使他不得不离开辽东,前往登州开始培植自身的地盘。
  想着在辽东培植自身的势力,那是愚蠢的行为,这里的局势一直都是很紧张的,和后金的八旗军直接对峙,时时刻刻都需要小心,难以有和平的环境,这种局势之下,对于锻炼军士来说,有着很大的好处,但主要的精力,也就被这种高强度的防御消磨了,根本就不可能想到其他的事情,苏天成进入辽东之后,做法是完全不同的,不是要求军士龟缩在城池里面,而是要时时刻刻的外出巡逻,保护老百姓的安全,这样做的直接好处,就是从山海关到大凌河城,这段路程之内的老百姓,慢慢开始安稳下来了,包括进入这里的汉人。
  辽东也是朝廷高度关注的地方,每年大量的军饷流向了这里,皇上和朝廷自然是要注意的,时常有朝廷里面的大臣,到辽东来,虽说这些大臣的品秩不是很高,但这些人的使命都是一样,看看辽东是不是稳定吗,看看军队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综合这些因素,苏天成不想留在辽东了,穿越十年时间了,他做了很多的事情,也曾经想着培植自身的势力,因为面临太多的问题,重点不可能集中到这个地方,如今的条件成熟了,他完全掌握了这个时代的情况,前期的铺垫工作,也做好了。重要的是,流寇被剿灭了,后金的皇太极,正在养精蓄锐,暂时不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这样的时机。自己要是不能够抓住,也太对不起自己了。
  午时,洪承畴、徐尔一、秦三德、孙传庭、渠清泽、祖大寿、吴三桂等人,齐聚督师府。
  他们都知道,苏天成马上就要离开辽东,赶赴登州去了,宁远距离登州还是有些距离的,接近两千里的路程,这一去。苏天成不可能时时刻刻管理辽东的事情了,必然要做出来妥善的安排,当然,事前苏天成和不少人都交谈过了,具体如何的安排,大部分的人内心是有数的,这个时候到督师府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