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满唐春-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二连连点头,高兴地说:“国舅说得很有道理,请继续说。”
长孙无忌面带喜色地说:“若是往日,我们只能被动应对,不过天佑大唐,我们有了水泥,不瞒皇上,前些日子,臣也到现场亲自到长洛高速看过那些水泥,亲眼见识到他的神奇之处,可塑任何形状,初时软如泥,凝固后坚如石,如果我们把水泥运到相关的州,用于修筑城墙或建造堡垒,特别是交通要道或险要之处,修筑大量这样的据点,水淹不进,火烧无效,吐蕃人一来,即躲到里面,利用秘孔投枪射箭,一边抵抗杀敌一边等待援军,吐蕃的机动性和震慑力必会大打扣折,我们逐步推进,就能把他们困死在高原之上。”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盟友,吐谷浑和吐蕃有领土的冲突,而吐谷浑国王娶的,正是我大唐的公主,是姻亲关系,臣建议加强对吐谷浑的帮助,让它充当我大唐的先锋,好好消耗吐蕃的实力,也可以让吐蕃分心,大大减轻前线的压力,必要时直接派兵协助,而那西部诸羌,也可以通过笼络,许以高官厚禄,赠送兵器等,尽可能利用,让吐蕃顾头不顾腚。”
“其三,我们可效妨二晋时的杀胡令,设个灭蕃令。”长孙无忌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冷得犹如寒冬腊月。
李二的眼皮一跳,失声地叫道:“灭胡令?”
两晋时期,五胡乱华,胡人视汉人为猪狗,称汉人为“羊”,不仅大肆杀戮,还烤而食之。冉闵在汉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颁布了惊世的杀胡令,激起幸存汉族志士的热血,从而一呼百应,把胡人赶出中原大地,保住了汉族的血脉,不过那杀胡令实在太残暴,只要是胡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一律击杀,一篇不足百字的杀胡令,把数以百万计的入侵者赶出中原,据记载当时入侵的胡人高达五六百万,当时可以用尸横遍野,白骨累累来形容,日日有战斗,月月有激战,中原大地到处都是腥风血雨,惨不忍睹。
当战争打到一定程度,人口就成了最重要的财富,李二征战多年,并没有下令屠杀平民百姓的残暴之举,所以很得百姓拥护,现在听到长孙无忌提出效仿杀胡令时,当场就大吃一惊。
“国舅果然是智计百出,这么快就想到这么多良策,前面二条可行,可是最后一条,朕还要商榷一番,方能定夺。”
李二立志做千古一帝,像这种太招人后人非议的政令,不到最关键的时候,绝对不会下达的,而李二也历史上民族观念很大同的一位,在他眼中,只有地域之别,没种族之分,很多少数民族在朝中做官,包括外胡人,被外族称为天可汗,开创了皇帝皇后合葬一穴,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除了有他的爱将、大臣、公主等,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所以这种命令他不会轻易下达。
再说,他觉得长孙无忌是有私心的,因为他的爱子长孙冲,就是死在吐蕃,白头人送黑头人,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也有可以因为愤怒从而献出这样的建议。
贵为皇上,一个小小的决策,动辄关系于千万人的性命,李二一向是慎之又慎。
这有才能的人使起坏来了,真是一肚子的坏水,长孙无忌的破敌三策,的确都是良策。
“皇上仁慈。”长孙无忌也知自己这个提议很难获得李二认同的,也不好说些什么。
“国舅,那些水泥,还请你负责调度一下。”
长孙无忌的股份很少,也不敢擅作主张,闻言连忙说道:“是,皇上,臣先去找几位股东商议一下,让水泥优先供给前方所需。”
李二闻言,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询问道:“水泥如此神奇,可作国之利器,国舅,如果说朕下令收归国有,令刘远献出秘方,依你之见,此事是否可行?”
“皇上,此事不该询问老臣,因为那水泥,长孙也有份子在里面。”长孙无忌主动说了出来,免得李二以为自己有私心。
“国舅是自己人,但说无妨。”
长孙无忌斟酌地说:“皇上,下令刘远献出秘方,对大唐来说,的确很有利,但是此例一开,有才能的人就会扫敝自珍,有什么秘法秘技,也不敢拿出来使用,生怕保不住,长始以往,对大唐不利,再说刘远天才横溢,破诅咒之法、千里眼、水泥,一个比一个惊人,他现在还不满二十岁,前途不可限量,如果把他逼急了,产生不好的后果,皇上你没看到那奏折吗?松赞干布竟然要招募刘远,我们可不能把一个人才拱手送人,再说现在这些东西都是控制在自己手里,没必要与他争利。”
“大不了,多征一点税金好了。”
李二闻言点点头说:“国舅放心,朕也就随口一说,不会与民争利的。”
“皇上”长孙无忌大声说道:“我们还有一件事还没做。”
“什么事?”
长孙无忌一脸严肃地说:“活捉吐蕃的大论禄东赞,此人在吐蕃很声望,其家族也是吐蕃的贵族,此次就是他负责和亲事宜,我们所有人都被他骗了,应马上把禄东赞还有大唐境内的吐蕃人全部抓获,必要时,也是一个很不错交换筹码。”
“还是国舅提醒得对,朕差点忘了。”李二这才恍然大悟,差点忘了这事,吐蕃的大论禄东赞代表吐蕃来商谈和亲一事,没想到只是为了麻痹众人的,李二哪能放过他?
“来人”李二大叫一声,很快,几个侍卫就恭恭敬敬地在堂前等候着命令。
“马上把吐蕃大论禄东赞抓了,要活的,不要死的,他的手下、侍卫等,一个也不能入过,全部抓到天牢关押。”
“是,皇上。”
一众侍卫领命后,知道情况紧急,飞了似的去抓人了。(未完待续。。)
660 名正言顺
作为吐蕃有名的智囊,禄东赞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一早就携着心腹干将还有大量的财宝不知所终,出动禁卫军和雍州的步兵衙门,最后只抓到了一些没有多少价值的小鱼小虾,李二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全国搜捕,发布通辑令,重金悬赏,各地的官差都要严阵以待,特别是个关口,一定要详细检查,绝不能让禄东赞逃出大唐。
李二没有等到抓获吐蕃大论禄东赞的消息,不过意外等于刘远派人送来的消息,稍稍一思索,马上亲笔作了批示,令人用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回去,信送出去后,也没休息,马上让太监去召集那帮重臣开始商议怎么对付吐蕃,现在二者绝无调和的可能,要做的,就是死磕了。
。。。。。。。
太阳高照,秋风一吹,卷起地上片片枯黄的落叶,四周一片寂静而孤清。
关勇用嘴呵了一下手,拉紧身上那件羊皮袄,缩了一下脖子,扭头向躲在草地上,嘴里嚼着牛肉,好像看着天上云朵的刘远,有点小声地说:“将军,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怎么这么冷的?在淞州还是秋天,怎么感觉一来到,比冬天的长安还要冷的?”
“很简单,这里海拨高,气温低也属正常。”刘远懒洋洋地说。
此刻,刘远感到,自己像个保姆,还是一个大保姆,护着这帮手下,虽说决意进入吐蕃,好好有一番作为,但刘远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自己、荒狼、血刀再加上那五十名手下,合计五十三人。不过段志玄扣下程怀亮,实得五十二人,像刘远、荒狼、血刀、赵福等人,队中合计有十七人有高原的经验,不畏惧高原反应,剩下包括关勇、候军在内的三十五人还是第一次到吐蕃,虽说是急,刘远也不敢拿他们的命去搏,只好循序渐进的方法,由低至高。一步步向上挪动。
刚开始,三十五人中有十人出现了高原反应,有二个严重的甚至不能呼级,刘远一边给他们吃一些有助于减轻高原反应的药物,一边把他们转移回海拨更低的地方。伴随着高原反应,出现高烧、咳嗽等疾病。好在刘远等人有丰富的经验。药物也准备得很充足,把他们照顾得很周全,这些天,一边照顾他们,一边防着吐蕃的巡逻队,还要照顾他们的起居等。可没少费神。
幸好吐蕃地方人稀,刘远对这一带熟悉,而只有五十多人,也容易藏身。在千里目的帮助下,都能提前发现敌人,所以一连过了十多天,也相安无事,而经过十多天的实地训练,在场的己经初步适应高原气候,就是那二个严重不适应,也咬着牙跟了上来,虽说浑身无力,但病情再没有反复。
关勇好奇地问道:“将军,什么是海拨?”
旁边的一众将士也好奇看着刘远,因为他们经常从刘远嘴里听到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现在又说有什么海拨,一下子把众人的兴致都吊了起来,老实说,天天窝在这里,一个个都无聊得天天数石子玩呢。
“海拨是一个术语,我们住在这里,有高山,有深谷,可是山高多少,很难找一个标准,这海拨就以大海为平面,高出多少就是海拨多少,怎么一个个眼光这样?听不明白?听不明白就算了,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术语就行了。”刘远也懒得解释,以大唐现在的科技水平,很难解释,就算解释了,他们也会问,山在这里,而海在几千里、几万里之遥,怎么来量呢?
众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关勇好奇地问道:“将军,刚才你说海拨高,温度就底,真有这说法?”
“确有其事,你们没注意吗?通常山顶的气温会比山脚低很多,到了吐蕃的腹地你们就会看到了,一些很高的山,山脚春暧花开,而山顶却终年积雪,约是每一百米就下降零点六度,一百米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三丈左右。”
赵福也是第一次听闻这种说法,闻言不由好奇地说:“将军,这零点六度,是多还是少?”
“举个例说吧,煮开水时,大约是一百度,而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是三十七度左右,如果一个人感到热了,那么气温就接近或高于这个度数,而感到冷了,那就是温度三十七度,那就需要添衣了。”刘远耐心解释道。
众人闻言,一个个恍然大悟地点点头,牛师明有点好奇地询问道:“将军,你的学识真是渊博,那你知道天下最高的山有多高吗?是不是真的能通天的,爬到尽头,就能上天堂?”
“上天堂?”刘远不以为然地说:“据我所知,天下最高的山,就在吐蕃境内,高约不足三千丈,什么通天,那只是谣传,要是爬上去,上不上天堂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可以准备后事了。”
一众将军哄然大笑,不过想想也对,现在众人躲藏在积石山附近的一个山谷内,算是到了吐蕃高原的半大腰吧,可是己经有那么多有反应了,越往上那可是越难受的,刚开始还没事,越是往上,压力就越大,好像一下子老了几十岁一样,走一步路都要喘一下。
“将军,大唐境内突然升起了几股狼烟,一会熄,一会灭的,很是怪异。”这时负责警卫的候军手执着一个千里眼,跑来跟刘远汇报道。
候军就是二个严重高原反应者之一,又是发烧又是吐,足足三天才回过神来,本来刘远让他不要去了,打道回府,可是候军死活不肯,说叔父候军集可以,自己作为候家的一份子,肯定也行,宁死不退,咬着牙强忍,没想到他在药材的帮助下,熬过那段适应期,现在也能跟上队了,为了证明自己不会给老候家丢脸,现在还主动承担了警戒任务。
都是好样的。
狼烟?
刘远心中一动,拿过千里眼,爬上小山岗,举起千里眼,往大唐的方向望去,只见在淞州的方向,有三股又黑又直的狼烟,冲天而起,让人感到惊奇的,这三股狼烟不是一直升起,一时熄灭,一会又再升起,反反复复,好像在传递着什么消息,当然,这只有刘远知道。
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数着,很快,刘远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刘远和李二约定的一个信号,李二同意刘远出兵吐蕃,那是一种信号,若是不同意,那又是另一种信号,刘远在率领他们适应高原的时间,正好等待李二的意见,毕竟扬威军不是刘远的私军,贸然出动,被小人进馋,还没立功就先惹火烧身,自己家中的娇妻美妾怎么办?真出了事,像候君集、牛进达他们这些人,能饶过自己?
好在,那狼烟传递的信息是,李二已同意刘远的计划和行动,这一次,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不怕人非议了。
收起千里眼,刘远扭头对赵福喝道:“赵福”
“属下在”赵福神情一凛,他知道,刘远有所行动时,都是这种语气说话的。
刘远一脸严肃地说:“命你率一火人,把我们留在大唐境内的马,全部拉到这里,记得清扫掉痕迹,另外,替我找些木板和木匠工给我,本将有大用,速度要快。”
“是,将军。”赵福应了一声,接着又有些奇怪地说:“将军,要木板干什么?还要木匠的工具?小的没听错吧?”
“让你去就去,那么罗嗦干什么?”刘远挥挥手说:“本将自有妙用,你只管执行即可。”
“是,将军,小的告退。”(未完待续。。)
661 一个字:忍
在积石山地区偷偷地盘桓了十多天后,初步适应了高原气候,刘远率着一行人正式向吐蕃进发。
一行人,就像一个幽灵,悄无声息地潜入吐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几十人根本不起眼,而刘远也特地做了必要的伪装:一行人全是吐蕃人的打扮,要不是走近一看,还真难发现。
混水摸鱼,刘远对这招可以说很熟练的了,上次在吐蕃,也就是换上吐蕃人的军服,屡屡得手,可以非常实用,现在只有五十二人进入吐蕃,虽说人员比上次更为精锐,可是人数只有上次的十分之一,别说后援,就是互相照应的友军也没有,自然不会穿着大唐的铠甲在吐蕃招摇过市。
经过最近的冲突,吐蕃和大唐已经撕后最后一块避羞布,互为死敌,吐蕃全民皆兵,可不敢有丝毫大意。
“将军,他们刚刚适应高原反应,现在身体还没完全康复,战斗力大打扣折,不适宜战斗啊。”赵福策马走近刘远,有些不解地问道。
初步适应和适应相差很远,像候军他们,十成的战力最多只剩下五成,人数本来就少了,一旦遇上战斗,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再休息几天,状况肯定好很多。
刘远摇摇头说;“我们是来执行任务,并不是来这里游山玩水,也不是专门来战斗,在里停留得太久了,再不转移,就会有被发现的危险,再说,前期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就已经足够。”
一旁的钱伟强有点不悦瞪了赵福一眼,把他拉到一边,有些恼怒地压低声音说:“就你这猪脑子。你也不想想,要是再拖,到时那个吐蕃公主生了下来,然后把将军的骨肉给血祭了,这样你丫就高兴了不成。”
赵福脸色一凛,连连摇头。
“干什么,将军心里有谱,你少在一旁吱吱喳喳的。”
“是,我知道了。”赵福连闻言连声应道。
差点忘记还要救将军骨肉的事,这事可不能拖啊。将军家虽说妻妾成群,可是膝下还没儿呢,刘远可不敢怠慢。
一行五十二人,小心翼翼向吐蕃进发,刘远不敢走大道。走的全是偏僻的小道,反正吐蕃不像大唐。有官道、大道什么的。对他们来,哪里都是道,只能马能走、人能过就行,一路上,刘远充分利用千里眼的优势,每次都是探到没有吐蕃的巡逻队才行进。路上发现在有吐蕃的大营或哨所,也会派人利用千里眼,摸清他的兵力布署、位置,绘制地形图。以作不时之需。
“将军,前面有一队巡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